返回

逃荒弃我?手握系统全族求赏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1章 女学
    次日清晨,金銮殿上群臣济济。

    皇帝刚落座,***便出列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皇帝微微颔首:"皇姐请讲。"

    ***环视群臣,朗声道:"臣以为,我东国应当开设女学,让女子也有机会接受教育。这不仅能提高国民素质,更能为国家储备人才。"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

    礼部尚书赵岩立即站出来反对:"公主殿下,此事有悖祖制!女子无才便是德,岂可让她们抛头露面读书?"

    兵部尚书秦复紧随其后:"若女子皆去读书,谁来操持家务?谁来教养子女?这岂不是要动摇我东国的根基?"

    ***不慌不忙地回应:"两位大人,女子读书,不是为了抛头露面,而是为了更好地相夫教子。孟母三迁,不正是为了子女教育吗?若母亲无知,如何教导子女?若妻子愚昧,如何协助丈夫?"

    眼看争论愈发激烈,皇帝轻轻敲了敲龙椅扶手:"皇姐,你可有具体章程?"

    ***当即道:“臣恳请陛下见一人,此女名叫袁书,相信各位大臣们,应该对她有所耳闻。”

    皇帝微惊,“便是那举办了糖酒会,还与大皇子、二皇子一起办了玻璃厂的奇女子?”

    “正是。”***道。

    袁书的名声,其实早在宫里传开了,只是因为有秦复和秦霄汇报,皇帝才没有提出要召见的意思。

    朝臣们更是议论纷纷。

    毕竟前两天,袁书带领一群女子与城南书院比试的事,闹得满城皆知。

    皇帝当然愿意见一见这位神奇的女子,点头准许。

    传令下去,而袁书也早就得了***的意思,在外面等着。

    她缓步入殿,从容不迫地行礼:"民女袁书,拜见陛下。"

    皇帝打量着这位年轻女子,问道:"你可知自己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袁书抬头,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道:"回陛下,民女献上一份女学章程,供陛下和诸位大人参考。"

    她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卷卷轴,双手呈上。

    皇帝从太监手里接过卷轴,仔细翻阅,越看心里越惊,还不时点头。

    大臣们看在眼里,已经开始皱眉。

    有人厉声质问袁书:"区区一个女子,也敢妄议朝政?"

    袁书转身面对他,不卑不亢地说:秦大人,我虽为女子,却也是东国子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此事关乎女子教育,我也想出一份绵薄之力。"

    那人被她噎了一下,随即怒道:"你一介布衣,如何懂得治国之道?"

    袁书淡然一笑:"大人此言差矣。治国如治家,无非是教化、法度、民生。女子在家中扮演重要角色,若能受教育,不仅能更好地持家,还能协助丈夫,教导子女。这不正是治国之本吗?"

    礼部尚书赵岩插话道:"女子读书,必然会荒废女红,怠慢家务。如此,岂不是有悖三从四德?"

    袁书转向赵岩,从容答道:"赵大人,我以为,真正的德,不应局限于三从四德。明辨是非、崇尚正义、追求真理,这些才是真正的德。而这些品质,恰恰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

    赵岩一时语塞,实在没想到这小小年纪的女子,竟然有如此魄力,面对诸多朝臣的质问,甚至还是在朝堂上,却也丝毫不惧。

    这时,吏部尚书魏征站了出来:"但开设女学,所需人力物力不菲。朝廷如何筹措?"

    袁书早有准备:"可先在京城设立一所试点女学,以现有的晨阳书店为基础,逐步扩大规模。所需经费,可由愿意支持此事的官员和商户共同筹措。待成效显着后,再逐步推广。"

    魏征刚想反驳,却见皇帝已经在点头,便又把话咽了下去。

    但也有人着急,"荒谬!女子读书,必然会动摇国本。陛下万万不可准许!"

    袁书看向那人,目光如炬:"这位大人,斗胆问一句,您可有女儿?"

    那人一愣,随即道:"正因为有女儿,所以才更加不能让你们胡来。"

    袁书继续问道:"那么,您希望令嫒能明辨是非、知书达理吗?"

    那人下意识回答:"自然。"

    袁书乘胜追击:"您不觉得,让令嫒接受教育,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吗?况且,您在家里,不也给令嫒请了私学吗?"

    “那是私学,和女学可不一样。”

    袁书直接反驳,“这么说,有钱人就可以让自己的女儿读书学习,没钱人家的女儿,就没有资格吗?这么说来,女子是否能读书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钱,而并非什么女子不能读书学习。”

    说话的大臣顿时哑口,皱眉看着袁书,“你...你这是狡辩。”

    皇帝沉吟片刻,终于开口:"你言之有理。朕决定,准许在京城设立一所试点女学,以***为山长,袁书为教习。一年后,朕要亲自考核学生,若成效显着,再议推广之事。"

    ***闻言,欣喜地向皇帝行礼:"臣谢陛下隆恩。"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