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采购员的悠哉日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章 手枪
    黑洞洞的枪口在烈日下反射着光芒。

    这是一支王八盒子。

    正式名称是南部大正十四式手枪。

    是脚盆鸡模仿造的枪。

    但是缺点很多,频繁的卡壳,走火,威力小等原因,使得脚盆鸡军官都更加愿意使用其他类型的手枪。

    后来我军一开始实在是没啥武器好用,许多军官都是使用的这一款手枪。

    简单粗暴的说,这玩意的攻击力可能连厚一点的木板都打不穿,而且经常卡壳,走火出问题。

    不过李向阳却能看出来,这把王八盒子有些奇怪,首先它是木柄的。

    其次,对面这人显然非常紧张,手指都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

    而且持枪姿势极其不标准,他的食指放在扳机上,正常来说,那么用力的情况下,枪早就走火了。

    除非这把枪就是个哑炮或者就是玩具。

    其原因也很简单,如今已经开始收枪十年多了,别说是这种老古董了。

    土枪土炮都少见。

    唯一还能留下来的,大都是经过处理的玩意。

    比如枪口焊死,没有子弹,扳机固定等用作收藏的东西。

    经过二十世纪的洗礼,李向阳心中对枪这种东西的警惕性很高,但是真实性第一时间是存疑的。

    在后世,你拿把菜刀甚至美术刀上街劫持,人们会非常重视。

    可你要是提把仿真枪上去,十个人里有五个人会笑,剩下五个可能会上来扇你。

    毕竟又不是自由阿美莉,枪战每一天。

    不过对于六十年代的人来说,在野外遇见疑似持枪歹徒,这心里还是难免会怕的。

    这也很简单,因为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治安还没有那么好,许多东西都是刚刚起步,再加上当时民兵团,甚至是猎枪这些都还有。

    并不能完全确定对面拿的是不是真枪。

    很少有人敢赌这种事情,毕竟输了就是命没了。

    所以有些胆子大的人,会自己造假枪去骗一些非法的人,比如那些违法捕鱼的。

    你造把假枪,穿上民兵服上去,人家也不敢反抗。

    而李向阳最有恃无恐的一点就是,这玩意就算是真的。

    其威力也不是很强,自己现在的肌肉密度,就算被击中,还真不一定致命。

    而且狩猎系统还有几百点狩猎点在。

    足够让他绝地反杀。

    而以自己的能力,对面绝无开第二枪的能力。

    就算有,他还真看不出这个软脚虾能有多少准头。

    真以为手枪的射击精准度很高?

    电视里演的都是假的,除非是用子弹喂出来的,寻常人十米内击中目标的概率顶了天就是五分之一。

    十米外,那更是偏的没边。

    要是对面真是那种职业杀手,强盗之类的,那李向阳或许会怂。

    “呵,我赌你的枪里,没有子弹!”

    李向阳自信的笑了笑,随后踏步上前。

    “你,你别过来,我,我开枪了!”

    那人见李向阳不为所动,甚至还加快了步伐,顿时懵了。

    不是大哥,我手上有枪啊!

    你就不怕我把你崩了吗?

    哎,还真不怕。

    “啊!”

    那人虚张声势的扣下扳机。

    但跟李向阳预料的一样,他也只不过是装装样子,那扳机压根就扣不下去。

    这时候,李向阳已经冲到了他面前,沙包一样大的拳头在他绝望的眼神中越来越大。

    迸!

    一拳,像是被火车撞了一样。

    顿时感觉天旋地转,红的白的在眼前乱晃,耳朵像是炸开了一样,一阵破锣敲打的声音。

    头晕目眩,晕的厉害,脑海里浮现的都是不可置信的疑问。

    为什么他不怕?

    等这人再度恢复意识的时候,他已经被绑了起来。

    说来也巧,这伙人干劫道的把戏,身上肯定也是带着绳子的。

    在李向阳解决了领头的人之后,剩下的人见李向阳连枪都不怕,又这么能打。

    直接就怂了投降。

    然后李向阳就让他们自个拿着绳子,把自己人一个个给绑了起来。

    “都给我老实交代!”

    大树下,十几个劫匪围成一排,一个个被绑住双手,连成一排蹲下。

    而李向阳则是把玩了那把王八盒子,果然跟他想的没错,这把枪早就经过了处理。

    没有子弹不说,扳机被牢牢固定住,压根开不了枪。

    这最多就是个工艺品玩具,能看不能用的玩意。

    不过说实话,人类对枪口的畏惧是天然的。

    刚才这把枪指着自己的时候,第一反应还是会害怕。

    所以这会儿李向阳是有点生气的。

    “老,老大.......”

    那个拿枪的人醒了,他的门牙被李向阳一拳打掉,脸上鼻子上都是血。

    看起来非常凄惨。

    此时这些人的毛巾都被李向阳扯了下来,露出一张张还算年轻并且青涩的脸。

    没错,这些人压根就没多大,最多跟李向阳差不多,二十几岁的年纪。

    “不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