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采购员的悠哉日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 老爹
    “姓名。”

    “李向阳。”

    “家庭住址。”

    “南锣鼓巷95号。”

    “家庭成员。”

    .........

    询问室里,李向阳配合的做着笔录。

    并没有什么小台桌,小吊灯什么的。

    毕竟李向阳又不是罪犯,就是单纯的询问。

    不过另一边的乞丐特务,就不是很轻松了。

    “好的,你稍等一下。”

    做完笔录,那个公安拿着文件出去了。

    “领导,这是刚才那个小伙子的资料。”

    局长办公室里,听说抓了个特务,公安局罗勇,罗局长非常重视。

    不但派了自己的得力助手郑朝阳跟郝平川负责。

    同时也关注起了这次事件的另一个主人公。

    “哦?轧钢厂的人呐,他父亲是李有财?”

    “是,那个有名的街溜子。”

    负责汇报的公安点了点头。

    李有财,这人在四九城下九流的圈子里算是个名人。

    经常混在街头,吹嘘遛马,最喜欢去鸽子市晃荡。

    不过李有财人高马大,看着浓眉大眼,再加上会说话办事,倒也算得上一号人物,俗称“老炮”。

    因为那个时候,公安局俗称炮局,经常进去的人,也就是老去炮局,就被叫做老炮。

    不过李有财去炮局,却不是他自己犯事,更多是是平事,帮别人来说话的。

    总而言之,这人在四九城公安局也很出名。

    “既然是他的儿子,那就放了吧,没啥事。”

    罗勇的神色微微一变,嘴角向下,瓮声瓮气的说道:“那个特务怎么样了?”

    “状态不是很好,鼻梁断了,左手手掌多处骨折,右手手腕断了。”

    “局长你是不知道,那右手上一个很明显的手掌印,乖乖,那个李向阳的力气还真是大。”

    当时李向阳出手,不过是一拳一脚,而且发生的太快。

    “哦?这么说李向阳身手很好?”

    “确实,起码比郝队长要好。”

    郝平川作为公安局里行动队的队长,智商虽然有些堪忧,可是武力值那是杠杠的。

    曾经面对持械歹徒,赤手空拳闯进敌人老巢而全身而退。

    不管是射击,体能还是格斗,那在公安局里都是杠杠的。

    “嗯,行,我知道了,天色也不早了,让向阳同志早些回去吧。”

    “是。”

    很快,得到消息的李向阳就被放了出来。

    “这么快?不用通知家属吗?”

    李向阳还有些疑惑,貌似这种情况,再怎么样也得通知家属吧。

    其实这也是麻烦之一,在普通人眼里,无事不登三宝殿。

    公安局毕竟是个是非之地,没人想跟这里扯上关系,尤其是一些不好的关系。

    大部分时候,进了公安局,那就是大事。

    不过李向阳有恃无恐的是他毕竟没犯错,反而有功,只是可能会让老妈担心而已。

    但是这种事嘛,也躲不掉,所以也只能配合。

    只是没想到,居然这么快就把自己放了。

    也没通知家属。

    这符合流程吗?

    “既然你是清白的,自然没什么好说的,早些回去吧。”

    将李向阳带出来的小公安笑着说了一句,拍了拍他肩膀,就转身回去了。

    “这么好说话的吗?”

    挠了挠头,既然没事,那李向阳自然是推着自行车走了。

    “李向阳.....有点意思。”

    殊不知,罗局长此时就在窗户边上,看着李向阳推车离开的背影。

    就在李向阳的自行车推进南锣鼓巷。

    脑海中回忆起过去的一些事情。

    他住的地方是南锣鼓巷95号,是个大院,分为前院,中院跟后院。

    李向阳家在后院,是分配的房子。

    那院子里基本上都是轧钢厂或者跟红星公社有关的,比如前院在红星小学教书的闫阜贵。

    甚至可以说那个院子就是轧钢厂的家属院。

    李向阳的老妈,陈淑仪,也在红星供销社上班。

    推着车,正好遇上放学回来的闫阜贵。

    “咦,这不是李家小子嘛!”

    闫阜贵快四十五了,但是眼神不差。

    戴着眼镜,通过背影就看出了李向阳的身份。

    “李家小子!”

    “哟,闫老师。”

    李向阳回头,也是笑着开口。

    闫阜贵作为老师,在院子里还是受人尊敬的。

    另外闫阜贵在红星小学教书,曾经也当过李向阳一年老师,只不过那个时候闫阜贵刚刚当老师,还没如今那么老练。

    但怎么说也是有交情。

    “你这是出差去了?”

    李向阳已经一个多星期没有出现在院里了。

    而看起来风尘仆仆的样子,闫阜贵自然能猜到。

    “是啊,出门跑了一趟远路。”

    从四九城到高山公社,正常来说三四天的自行车程,的确是远路了。

    “嘿,要不说咱们院里还是你小子有出息。”

    闫阜贵竖起大拇指。

    那个年代崇尚劳动者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