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章 灯影裂处,人先疯
    黑水泊冰面,蓝光如利剑般划破夜空,九盏虚影在极光中若隐若现,那形状,竟是古老的篆字“灯”,倒悬于天际,平添几分诡异与不祥。

    阿史那沙猛地跪倒在地,一口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脚下的冰面。

    她的耳边,不断回响着《唤城经》的诵读之音,那声音,此刻竟与极光产生了共鸣,化作低沉的耳语:“九灯归一,血启天门……”

    像是受到了某种指引,阿史那沙猛然撕开了祭袍的内衬,露出了藏于其下的东宫密令——那是李承乾亲笔所书,字迹锋利如刀:“若城起,则焚之。”

    她的手在颤抖,手中的火折也在颤抖,她迟迟不敢落下。

    她的内心,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撕裂。

    她是突厥的巫女,肩负着复兴族群的使命;她也是李承乾的棋子,被赋予了摧毁一切的权力。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脚下的冰层突然开始崩裂,三名灯使猝不及防,倒地抽搐。

    他们的眼耳口鼻中,渗出了一种诡异的蓝灰色粉末,口中含糊不清地喃喃自语:“灯……吃人了……”

    阿史那沙的脑海中,一道闪电划过。

    她终于明白,自己错了,而且错得离谱。

    她所唤醒的,根本不是什么古城,而是被封印于地脉之中的——“灯噬之灵”!

    这是一种比鬼神更加恐怖的存在,它以信仰为食,以人心为燃料,一旦被释放出来,必将颠覆整个世界!

    她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阿史那沙咬破了自己的手指,殷红的鲜血滴落在冰面上,迅速凝结成冰。

    她用手指蘸着鲜血,在冰面上画下了一个古老的突厥封印符文。

    “我以沙之血,断你喉舌——哪怕被族人永世唾弃……”她低声吟唱着,声音凄厉而决绝。

    长安,东宫。

    李承乾端坐在密室之中,面色阴沉。

    他的面前,跪着一个被铁链锁住的男人——鸿胪寺主簿,崔明远。

    此人曾是鸿胪寺外情卷宗的掌管者,三年前,因为查阅了关于“灯使”的供词而疯癫。

    从此以后,他每日只会重复一句话:“三百七十二,一个没死。”

    “殿下,已经查实了。”太常寺少卿裴行俭低声禀报道:“三百七十二名‘受助者’的名录中,有三十六人本应死于瘟疫,却在东宫施药之后‘复活’,而且此后行踪全无。”

    李承乾轻轻抚摸着手中的竹简边缘,他的手指冰冷,如同蛇信。

    “他们复活之后,可曾点过蓝灯?”他突然问道。

    裴行俭一怔,似乎没有料到太子会问这个问题。

    他略作思索,回答道:“民间传言,夜见蓝火者,皆称‘灯使来接’。”

    李承乾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不是接,是收。他们不是活了,是被‘灯’养着。”

    他挥了挥手,示意侍卫将崔明远带下去。

    “将他带到地窖,置于名录竹简之上。”李承乾吩咐道。

    侍卫领命,押着崔明远离开了密室。

    李承乾站起身来,走到墙角,从一个隐蔽的暗格中取出一盏古朴的铜灯。

    他缓缓点燃铜灯,幽蓝色的光芒瞬间照亮了整个密室。

    当铜灯的光芒照在崔明远的脸上时,那个疯疯癫癫的男人突然睁开了眼睛。

    他的眼神清澈而明亮,哪里还有一丝疯癫之色?

    “灯根在终南,灯眼在司天,灯心在东宫——但灯主,不在人间。”崔明远用一种清晰而平静的嗓音,诵出了一段晦涩难懂的密语。

    药园地室。

    武媚娘正小心翼翼地将九枚新铸的铜灯逐一注入药汁,使其表面泛出一种幽蓝色的光泽。

    她的心腹女子匆匆赶来,神色慌张:“娘娘,黑水泊异象之后,边州三处暗灯堂突遭‘蓝袍人’夜袭,守堂女子皆被剜去左眼,墙上刻字:‘伪灯者,祭’!”

    武媚娘听了,却并没有露出惊慌之色,反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

    “灯使要清剿异端?好极了。”她轻声说道:“传令下去,将铜灯封入漆匣,分送陇右、河东、河北。”

    她转过头,对着心腹女子低声说道:“让他们杀得越狠,我埋得就越深。等他们发现这些‘伪灯’里藏的是‘引疫散’,天下就会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救世之光’。”

    她走到一面铜镜前,映照出自己半边脸已经泛起了青灰色。

    她的身体,正在被某种神秘的力量侵蚀。

    “这身子……还能撑多久?”她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和一丝决绝。

    终南山,某废弃祠堂的地窖中。

    一群流民正在争抢着一面面印有蓝色火焰图案的布旗,他们并不知道,在地窖的深处,隐藏着一个致命的机关。

    王玄策隐藏在暗处,默默地观察着这一切。

    他看到,一个老妇在拿到一面布旗之后,身体突然僵硬,口中开始吐出一种蓝灰色的粉末,症状与黑水泊的灯使如出一辙。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