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章 灯炉三色,照不见掌灯人影
    好的,没问题,接招!

    李承乾没接那劳什子玉如意,这事儿吧,搁在朝堂上,那叫一个“尽在不言中”。

    谁都知道,太子爷这是要“垂帘听政”了——虽然没帘子,也没人真敢让他“垂”下来。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西市就炸了锅。

    “协济药减量啦!听说东宫那边为了省钱,药里面那金贵的赤金蕊,都给扣了!”

    这消息,就像是往油锅里丢了颗二踢脚,噼里啪啦,炸得人心惶惶。

    老百姓嘛,最怕的就是吃进肚子里的东西有问题。

    一时间,家家户户翻箱倒柜,把压箱底的旧药方都给翻了出来,生怕新药靠不住。

    徐惠这些天忙得脚不沾地,一听这事儿,柳眉倒竖。

    这可是太子爷“监国”以来的第一仗,要是打输了,那还得了?

    她没敢直接去吵李承乾,而是悄悄地找到了王玄策:“去查!给我把这谣言的源头挖出来!”王玄策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回来了,脸色有些古怪:“娘娘,查是查到了,只是……”

    “只是什么?说!”徐惠最讨厌吞吞吐吐。

    “这谣言,是从两个药童的口角传出来的。说是其中一个,他娘在杜曲园熬药,亲眼看见坛底只剩半勺药粉了。那药童一生气,就嚷嚷了出来,结果……”

    徐惠一听,顿时觉得头大。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处理不好,那就是一场信任危机。

    她定了定神,吩咐道:“别声张,先去查杜曲园的配药记录,看看当日到底有没有这回事。”

    王玄策得了命令,立刻行动。

    没过多久,他就带回了一个消息:“娘娘,查到了!当日确实有一坛药粉称重不足,不过……是因为称具锈蚀导致的,误差只有三钱。”

    三钱?

    徐惠揉了揉眉心,这事儿更难办了。

    说实话吧,老百姓未必信;不说实话吧,这谣言只会越传越离谱。

    就在徐惠一筹莫展的时候,李承乾来了。

    “怎么,徐才人也有为难的时候?”李承乾笑眯眯地看着她,眼神里却带着一丝探寻。

    徐惠叹了口气,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告诉了李承乾。

    李承乾听完,并没有像徐惠预料的那样暴跳如雷,反而显得格外平静。

    “不急。”他淡淡地说,“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真相。既然他们怀疑药量不足,那我们就让他们亲眼看看。”

    当天晚上,李承乾就把孙思邈和苏敬叫到了东宫密室。

    密室里,灯火通明。李承乾命人抬来了十坛“协济药”,一字排开。

    “孙御医,苏尚书,今日请两位来,是想请你们帮我做个见证。”李承乾指着那十坛药,缓缓说道,“我要当着你们的面,把这些药拆封称重,逐一记录。”

    孙思邈和苏敬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惊讶。

    他们虽然知道太子殿下行事不按常规,但也没想到他会用这种方法来辟谣。

    李承乾可没管他们怎么想,直接撸起袖子,开始拆封称重。

    他动作很慢,也很仔细,每称完一坛,就让徐惠把数据记录下来,包括每坛药的重量、称具的编号、司药的姓名、监工的印戳……

    整整忙活了一个晚上,才把十坛药全部称完。

    第二天,一份《药重实录》新鲜出炉。

    李承乾大手一挥,在上面加上了一句话:“若有虚,斩我名下!”

    然后,他命飞骑军连夜赶制了十份抄本,张贴于七园门口及西市三处巡医点。

    长安百姓,一觉醒来,就看到了这份“药重实录”。

    白纸黑字,字迹工整,数据详尽,甚至连称具的编号都写得清清楚楚。

    一开始,大家还抱着怀疑的态度,觉得这肯定是东宫的阴谋。

    但渐渐地,就有人忍不住开始核对,拿着“药重实录”上的编号,跑到药园里,一个一个地比对。

    结果发现,这上面写的数据,竟然和药园里公示的完全一致!

    这下,老百姓们开始动摇了。

    高履行上朝的时候,特意奏报了此事:“殿下,流言已经平息了。”

    李承乾却摇了摇头:“不够,还不够。光靠一张纸,是没办法完全消除百姓的疑虑的。”

    他转头看向徐惠:“徐才人,你再出一策。”

    徐惠沉吟片刻,说道:“殿下,不如我们择个日子,在杜曲园设个‘开坛日’,邀请百姓亲临监督制药的全过程。让他们亲眼看看,这药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李承乾一听,顿时乐了:“好主意!就这么办!”

    柳如意和裴雨柔得知此事后,也主动请缨,联名号召长安百姓踊跃报名。

    崔明远听说东宫要搞什么“开坛日”,立刻跳了出来,嚷嚷着要派御史监场。

    李承乾倒是无所谓,直接答应了。

    不过,他又加了一个条件:“可以,但孙御医也要当众立誓,若有欺民,老夫自焚药炉谢罪!”

    这消息一传出去,长安城彻底沸腾了。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