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3章 都是陛下惹来的灾祸
    闻言,李承乾扭头看了看身旁的徐惠跟武媚娘,一脸轻松得说道。

    “这有什么好担心的?”

    “唯一可惜的就是不能随意出宫,至于其他的…”

    “父皇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反正我也不在乎他对我的印象跟看法…”

    听到李承乾这么说,徐惠跟武媚娘都感到十分惊讶。

    似乎没想到李承乾居然一点都不在意,这未免也太看得开了吧?

    毕竟李承乾是太子,将来能否顺利继承皇位,还要考虑李二的看法。

    要是因为这件事给李二留下坏印象的话,说不定就无缘皇位了。

    当徐惠跟武媚娘想到李承乾连上朝参政都懒得去,心里便释怀了许多,也理解李承乾对这件事的态度,可以表现得无动于衷。

    如果本身就不迷恋皇权的话,那不管给李二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似乎就没那么重要了.….徐惠跟武媚娘都若有所思得点了点头,不在意得说道。

    “只要跟殿下在一起,出不出宫其实都没关系。”

    “能够待在殿下身边,奴婢就已经很满足了。”

    “殿下也不要放在心上,只要殿下好好的就行了.….”

    “幸好陛下没有惩罚殿下,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奴家其实也没有那么喜欢出宫,奴家就是喜欢跟殿下待在一起….”

    听着徐惠跟武媚娘在面前吐露心扉,李承乾也知道她们两人之所以这么说,其实是在安慰自己。

    这让李承乾心中暖洋洋的一阵感动!

    李承乾伸手将身旁的徐惠跟武媚娘揽入怀中,笑着说道。

    “不出宫正好,反倒是省了去讲武堂点卯了.…”

    “走,我们继续练心经去.…”

    只要徐惠跟武媚娘不觉得宫里烦闷,李承乾倒是都无所谓。

    另一边,派宫人传去口谕的李二,此刻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神色一阵懊悔!

    他想给李承乾一个教训,告诉他自己已经知道“天雷”的事情是他所为。

    同时也想让李承乾来跟他低个头,认个错…

    谁知道李承乾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这让李二很是郁闷。

    特别是当李二想起李承乾在讲武堂的差事时,脸色就更加难看了。

    他现在禁止了李承乾出宫,不就等于是自己不让他去讲武堂打理事务了?

    讲武堂短时间没有院长倒是没关系,可是长时间没有见到李承乾的话,肯定也会乱套的。

    这时候李二才发现,自己对李承乾的惩罚,对他没有丝毫影响,反倒是影响到自己了。

    要知道讲武堂院长这个位置的特殊性,只能是李承乾担任,其他人根本不合适。

    可是李二也拉不下脸来去找李承乾说和,更不可能朝令夕改放弃对李承乾的禁足。

    对此,李二也只能自己生闷气了….

    心里多少还有些想念魏征了,要是魏征在的话,这个时候就可以出面去东宫说和劝导李承乾了。

    在长安城郊外的峡谷当中,就在原先琉璃工坊的原址上,魏征领着一群工匠来到这里的当天,就已经开始火器的打造…

    原先工坊里的那些炉膛器具都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工坊也不需要重建,这就让魏征一行人省去了许多时间。

    根据图纸要求的工艺水平,工匠们都对铸造工具进行了革新,也按照每个工匠的手艺以及实力进行了分组。

    众人都在工坊里热火朝天得忙碌着,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亮光,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此刻的每一次敲击,都有可能改变大唐的未来!

    火器一旦问世,唐军将举世无敌….

    负责火器督造的魏征,站在工坊门口,望了一眼长安城所在的方向,眼神中满是期待。

    “但愿火器能够早日造出,也不辜负陛下跟太子殿下的期望…”

    “也不知道太子殿下还藏着多少好点子.…”

    魏征喃喃自语得说道,随后就转身回了工坊里继续监工。

    时间飞逝,转眼便已入冬。

    魏王李泰被“天雷”劈死的事情也已经在长安城中萧条,人们也渐渐忘记了这位皇子。

    百姓们的生活依旧,朝臣们也都是按部就班得上朝。

    李二也已经从丧失皇子的悲伤中恢复过来,也不曾再提起这个曾经十分宠爱,之后又无比失望的魏王。

    平静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伴随着一份紧急奏报送入皇城,正在朝堂议事的百官们全都震惊了!

    “河东道陆续有十处村落发生瘟疫…”

    听到这则奏报的时候,不论是李二还是文武百官们,瞬间都慌了神。

    像往常只是饥荒的话,朝廷还能够拨付赈灾粮食救济百姓。

    可是爆发瘟疫的话,一旦控制不住,就很有可能会扩散开去,越来越多的黎民百姓遭殃。

    对于瘟疫,古人都是谈虎色变。

    这也是朝臣们听到河东道爆发瘟疫的时候,会大惊失色,没了平日里的沉着稳重。

    同时在固有的思想当中,百姓们都会认为瘟疫就是上天降下的惩罚,可能是对当地百姓的不满,亦或是对执政者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