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唐末之祸乱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章 黑铁山工业基地
    淄州,黑铁山,黄巢刚刚回到淄州,墨家钜子田信就来找他了。

    “小郎君,这制盐的工艺我弄明白了,但是这些所谓的,所谓的副产品是干什么的?”

    “田伯伯,比如说这个盐石膏,如果加入到泥沙之中就可以提高建筑材料的强度、隔热性、耐火性……”

    “如果投放到盐碱地里,就会调节盐碱地的酸碱度,从而让盐碱地变成良田……”

    “如果用来塑形,就能固定断肢,来帮助骨折恢复……”

    “再比如制盐的盐渣混合石膏加水溶解,然后加热到80度就会得到钾肥……”

    “小郎君,什么是80度,什么是钾肥?”

    “水烧开的温度就是100度,水结冰的温度就是零度,中间的温度平均分成100份就是每一度的温度值,明白了吗?”

    “哦,明白,明白,那有没有办法做一个温度计?”

    “呵呵,用玻璃和水银就可以……”

    “那我研究研究……”

    “至于钾肥嘛?是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一种肥料,能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虫害能力……”

    “总之,田伯伯生产这些副产品,比生产盐更重要,您明白吗?”

    “小郎君,我看了你给的一些研发项目材料,很多看不明白的地方,是否能教我一下?”

    “当然,您不是把墨工都召集到黑铁山了吗?我准备开个培训班,专门教授这些物理和化学知识……”

    “什么是物理和化学?”

    “呃!田伯伯,我准备把墨家学说和道家学说整合一下,整成一门新学科就叫道学,这个道学的核心就是物理和化学,简单来说就是掲示事物运转规律和本身性质的一门学科……”

    “什么意思?”

    “盐石膏制成固定断肢的模具就是物理现象,用盐石膏生产钾肥就是化学现象……”

    “田伯伯,咱先别问了,后面我都会培训的,我就想问一下金龙观的筹备事宜办的怎么样了?”自从知道田信就是墨家钜子之后,黄巢本着不用白不用的心思就把建立金龙观的事儿交给了他。

    “呃!这事儿你义父比我还上心啊,光是给你建道观就花了十万贯,这金龙观的建设工作其实都是康节帅派人办的,我一直忙于研究你给的那些项目课题,没顾得上……”田信很不好意思地说。

    “好吧!田伯伯,我准备在金龙观里建一个道学研究院,以研究、发展、传播墨家学问,这事儿您可得上心呐!”

    黄巢拿这种科学怪人没办法,只好拿出墨家的发展大计来忽悠他。

    “好,好,这次我能召集到的墨工有1000多人,再加上朝廷赐给你的那200多个道士和尚,这个道学院就办起来了!”

    田信搓着手有点高兴地手足无措,墨家近千年的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怎么不让他欢欣鼓舞?

    “把黑铁山的铁匠和磁村窑的窑工都叫到黑铁山来一起参加培训,即使停工一段时间也在所不惜!”黄巢恶狠狠地说,

    “对了,田伯伯,你和黑牛研究的合金钢炼制的怎么样了?”这黑牛就是黑铁山铁矿原来的大匠,专门负责给朝廷打造兵器的“梓人”(技术负责人)。

    唐代的工匠在需要每年到官营手工作坊内服番役二十天。番匠服役期满后,如接受其它应上番工匠的“帮贴钱”,可以代人应役,称长上匠。番匠在官府工少匠多时也可输钱代役。

    番匠在唐大算是半军事化组织,平时都是以火、团为单位集体生活,甚至还要定期参加培训,由“梓人”负责对新来的工匠进行集中培训,根据情况制定了为期40天到4年不等的专门培训期。

    为了达到培训效果,培训期间的产品必须标明“梓人”的名字,并且“四季以令丞试之,岁终以监试之”,也就是说还受到官吏的监督,所以唐朝的工匠水平非常高。

    这个黑牛就是铁匠中的佼佼者,黄巢当初只简单说了一下高炉的构想,人家就给做出了合格的高炉,大大提高了铁的产量。

    不过黄巢在挖到田信这样的能人之后当然不会浪费,就给他们下达了一个新的任务,就是生产合金钢。

    至于怎么生产合金钢,借用黄巢上一世的教授的话就是:什么是现代工业?现代工业就是烧和烤!再说了,在淄博这地儿不会烧和烤合适吗?

    黄巢也不知道怎么制造合金钢,只告诉了他们一个研究方向,就是在铁水中加入其它成分,多烧几次,多炼几次,然后测试新的合金钢的性能和普通钢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郎君,我们已经生产出了你说的高碳钢,并打造了一批兵器,送去沧州了,现在正在研究的是你说的那种锰钢……”

    锰钢主要是用来生产盔甲的,锰钢甲耐磨、抗压、抗冲击性好,强度高、坚固耐用还防腐蚀,如果能铸造出来绝对是超越时代的超级盔甲。

    “你说的锰矿石倒是不难找,磁村窑给陶瓷上色的那种软绵绵的石头就是你说的软锰矿,绿钒油也从黄铁矿中提取出来了,就是始终制取不了高纯度的锰……”田信有点无奈的说道。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