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武百官吃瓜陛下无下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6章 顾大人的面相很好!
    楚霸天和楚战风对视一眼,

    彼此心照不宣地微微点头。

    他们对秦禾苗与陛下之间的隐秘关系了解得一清二楚。

    这朝堂之上看似平静的局势,在他们眼中却有着别样的深意。

    陛下与秦禾苗相识相知,情愫暗生,虽碍于身份地位,这段感情未能公开示人,

    但私下里二人早已情比金坚,恩爱有加,如寻常夫妻一般难舍难分。

    他们相伴相守,共同经历了无数风雨,情谊愈发深厚。

    而如今,朝堂之上的局势变幻莫测,

    众人还在为丞相之位明争暗斗,却不知陛下心中或许早已因为对秦将军的这份特殊感情,而对其举荐颇为看重。

    毕竟,爱情的力量有时候会在不经意间影响着帝王的决策,哪怕是在这看似严肃庄重的朝堂之上,

    也有着这样一份温情而隐秘的因素在悄然发挥着作用。

    随着一声“退朝!”

    那声宣告在太极殿内悠悠回荡。

    群臣纷纷跪地,山呼万岁后,便各自起身,带着或满意、或不甘、或若有所思的神情缓缓退去。

    方才还热闹喧嚣、充满纷争的朝堂,

    此刻渐渐安静下来,只留下空旷的大殿和那依然散发着威严气息的龙椅,见证着这场左右丞相选拔的落幕。

    而这一结果,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朝堂的暗流中激起层层涟漪,

    未来的朝局又将在这新的人事布局下,展开新的篇章……

    秦禾苗径直走向御书房。

    踏入房内,瞧见幼子在软榻上酣睡正香,粉嫩的脸颊带着几分稚气,小嘴微微嘟着,睡相甚是可爱,

    她不禁会心一笑。

    此时,帝九尊已在案前等候,桌上摆满了精致的早膳,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见秦禾苗进来,

    帝九尊起身相迎,眼神中满是温柔与深情,轻轻握住她的手,

    将她引至桌旁。

    二人相对而坐,帝九尊先为秦禾苗盛了一碗热粥,

    柔声道:“苗儿,先用早膳,饿了吧?”

    秦禾苗微微点头致谢,端起粥碗,轻抿一口,顿感暖意流遍全身。

    桌上的膳食极为丰富,有鲜嫩的翡翠蒸饺,薄皮大馅,咬上一口,汁水四溢;

    还有香酥的黄金糕,色泽诱人,口感软糯香甜。

    帝九尊不时为秦禾苗夹菜,

    二人轻声交谈着早朝之事,偶尔相视一笑,

    眼神交汇间尽是爱意与默契,温馨的气息在御书房内缓缓流淌,仿佛这宫廷的权谋争斗都与他们隔绝开来,

    此刻只余这一室的柔情与安宁。

    他们之间全然没了那“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

    帝九尊轻声问道:“苗儿,朕着实有些疑惑,你为何会举荐顾大人呢?”

    秦禾苗抬眸,眼中闪过一丝笃定,

    微笑着回应:“陛下,我举荐顾大人,并非无的放矢。

    顾大人久在御史中丞之位,对朝堂上下的官员行事作风了若指掌。

    其为人谨慎细致,又极有原则,在监察弹劾之事上从未有过偏颇。

    如今朝堂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正需要像顾大人这样刚正不阿且熟悉官场脉络之人来担任左丞相,

    制衡各方势力,确保政令清明,

    朝纲稳固。

    我也是为了陛下的江山社稷着想!”

    帝九尊听着秦禾苗的解释,微微点头,

    嘴角勾起一抹浅笑:“苗儿用心良苦,朕自然明白。你的话,朕向来是深信不疑的,只是想知晓其中缘由罢了。”

    男人眼神中满是宠溺与信任。

    秦禾苗嘴角轻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轻笑,

    说道:“陛下,我以面相观之,顾大人其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眉骨清正、眼神坚毅,实乃正直不阿之相。

    且其印堂开阔,隐隐透着聪慧之光,此乃身具大智慧的面相特征。”

    “我以为,顾大人担任左丞相之位,于我朝而言益处良多。

    其正直之性,可保朝堂之上无奸佞当道,官员任免皆凭真才实干与清正廉明,使官场风气焕然一新,

    百官皆能勤勉于政,不敢有丝毫懈怠与徇私舞弊之举。

    再者,顾大人的聪慧机敏,能在朝堂议政时洞察秋毫,于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上提出高瞻远瞩之见,

    无论是民生之策的推行,还是军事战略的筹谋,皆能权衡利弊,精准施策,

    引领我朝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稳步前行,

    走向繁荣昌盛之路,开创大宋之新辉煌。”

    秦禾苗言辞恳切,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似乎已经看到了顾大人在左丞相之位上大展宏图,为国家带来的光明前景。

    帝九尊则专注地聆听着,不时微微点头,似在思索这番话的深意。

    帝九尊眼中满是赞赏之色,

    伸手轻轻将秦禾苗垂落的一缕发丝别到耳后,

    柔声夸赞道:“还是我的苗儿眼光独到、心思敏锐,能有如此深远之考量。”

    秦禾苗闻言,微微垂眸,

    朱唇轻启:“陛下,说心里话,我内心更倾向于举荐容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