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武百官吃瓜陛下无下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章 倭国灭
    秦禾苗的军队势如破竹,一座座城池在他们的强攻之下纷纷易主。

    那连绵的战火,如同燎原的怒焰一路席卷,大宋国的版图不断往沈宴辞所在的四周扩张。

    沈宴辞眉头紧锁,他带来的五名官员如风中残烛,被繁重的事务压得喘不过气。

    这些官员日夜奔波,处理着新占城池的各项事务,从民生安抚到治安维护,从物资调配到重建规划,可即便如此,也只是杯水车薪。

    稍有不慎便会刺破这来之不易的安稳。

    沈宴辞深知局势危急,他疾步来到信鸽栖息之处,神色凝重地写下书信。

    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带着急切,恳请皇上速派官员前来支援。

    那只信鸽振翅高飞,带着沈宴辞的请求向着皇城而去,仿佛它背负的是这片新领地的命运,若增援不及时,这刚打下的城池将会陷入无序的泥沼。

    京城皇宫中,帝九尊展开沈宴辞的信,眉头渐渐拧紧。

    他不敢耽搁,立刻招来太师、右丞相还有楚霸天。

    御书房内,气氛凝重。御膳房准备的精美茶点无人问津,众人的心思全在那信上所言之事。

    太师轻抚胡须,目光深邃,似乎在权衡利弊;右丞相手持信笺,反复阅读,脸色愈发严肃;楚霸天则紧握着拳头,一副跃跃欲试又忧心忡忡的模样,众人深知,此事关乎国运,必须慎重商议出一个万全之策。

    太师手捋胡须,缓缓开口道:“陛下,老臣以为,如今官员匮乏,可将两年后的科举提前举行。如此,能在全国广纳贤才,解当下燃眉之急啊。”说罢,眼神坚定地看向帝九尊。

    右丞相微微点头,满脸赞同:“太师此计甚好。当下局势危急我大宋国的版图急速扩张,官员数量远远不足,提前科考可快速充实官员队伍,以应对新占城池诸多繁杂事务。”他看向众人,神色凝重。

    楚霸天浓眉微皱,满脸好奇地说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那秦禾苗究竟是如何做到的?短短数月,竟能攻下倭寇国半数城池,实乃惊人之举啊!”

    他眼中闪烁着探究的光芒,嘴唇微微张着,满脸的不可思议。

    帝九尊坐在龙椅上神色威严,目光在楚霸天脸上扫过。“朕也不知。”

    他神色庄重地说道:“太师和右丞相之言,甚合朕意。事不宜迟即刻准备开启科考之事。此次科考不仅要快,更要广纳贤才,不可拘泥于常例。”

    他站起身,负手踱步:“朕决定放宽参加人数之限,让寒门子弟亦有机会一展抱负。朕之江山,需天下之才共扶,不能因出身而埋没贤能。”

    太师面露欣慰:“陛下圣明,此乃大宋之福,定有众多贤才为陛下效力。”

    右丞相亦拱手道:“陛下此举,可使朝堂注入新鲜血液,于稳定新占城池大有裨益。”

    太师与右丞相领了圣命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科考事宜。

    太师亲自前往礼部,召集官员,命人快马加鞭传信至各州各县,告知提前科考之事,务必让消息传遍大宋每一个角落。

    他督促礼部官员重新拟定科考章程,着重强调要简化寒门子弟报名的程序,不容许有丝毫刁难。

    同时,太师还下令清查历年科考舞弊之例,严正声明此次科考若有作奸犯科者,定严惩不贷。

    右丞相则忙着统筹资源。

    他亲自监督考场的修缮扩建,确保能容纳更多的考生。一边安排人准备充足的笔墨纸砚,一边又与太学的夫子们商议,重新制定科考的题目范围,力求选拔出真正有才能、能处理政务的人才。

    他日夜奔忙,眼中满是对此次科考顺利举行的期待,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只为能为大宋选拔出栋梁之材。

    在大宋的京城,皇宫的侍从们在帝九尊的指令下,于城中各处张贴科考提前的告示。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

    “看呐,科考提前啦!”一位老者大声呼喊。

    “并且扩招了!”

    寒门学子们眼中闪耀着惊喜的光芒。

    “太好了,这真是天赐良机,我苦读多年,终于有机会一展抱负了。”一位身着粗布衣衫但眼神坚定的年轻学子激动地说道,他的手微微颤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为国效力的场景。

    “是啊,朝廷这次真是圣明,我们寒门子弟也能报效国家了,我定当全力以赴。”旁边一位同伴用力点头,满脸兴奋。

    “此次定要让我的才学有用武之地,为大宋的安稳出一份力,不能让国家陷入混乱。”又有一位学子握紧拳头,神色庄重。

    消息像风一样传遍大宋,各地的寒门学子们都欢呼雀跃,他们带着满心的期待,准备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一座热闹的府城里,街头巷尾都在热议着科考提前的消息。

    容止站在人来人往的府城告示前,眼中映出那“提前科考”几个大字,心中涌起无限希望。他身形一动,毫不犹豫地转身踏上赶往京城的路。

    一路上,容止脑海中都是秦禾苗的身影。“只有进入朝堂,我才能有机会见到她!”容止喃喃自语,步伐愈发急促。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