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本想辅佐始皇,被迫成为匈奴单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秦昭襄王,嬴稷
    秦国——

    “向大父请安。”

    “子楚,今日寻寡人,有何要事?”

    已经七十五岁高龄的秦昭襄王嬴稷,抬起沉重的眼皮,望了眼跪坐在底下的赢子楚(异人)。

    “就是,就是关于吾儿政儿之事。”

    “话都说不利索?”嬴稷沉吟一声,他的语气非常平淡,却带着无上的威慑。

    明明是秋风气爽,空荡荡的皇宫大殿之中,却骤然变冷。

    白起是杀神,身为他的顶头君王,又怎会是泛泛之辈?

    吓得嬴子楚急忙磕头,颤抖着声线说道:“子楚恳求大父,救政儿,回家吧。”

    嬴稷合上了眼皮,漠然道:“若是一心期待他人解救,就根本不配获得自由。”

    “大父——”

    “寡人自有分寸,下去吧。”

    “唯——”

    赢子楚不甘心的起身,轻拍下裳,往后退去。

    直到他离去之后,嬴稷重重的叹了口气。

    选择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是每一个君主的最大难题。

    在秦昭襄王四十年,悼太子死于魏国。

    死因不明,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魏国所害,极有可能是病重。

    但是,嬴稷可不管你那么多,既然我的太子死在你家,那你就没有继续住下去的必要了。

    可算是老子逮住借口发动战争了,竖子受死!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7年),起兵攻魏。

    《魏世家》记载:“十一年秦拔我郪丘,同年,秦拔我廪丘。”委屈的记下小本本,画个圈圈诅咒你。

    然而,魏王坚持不了多久,他吓尿了。

    强如楚国,早些年都被秦国连水晶(郢都)都推掉,他们在丢了两个城池后,赶紧派人滚过来求情。

    “邢丘拔而魏请附。”注意最后一个字,不是“降”,而是“附”。

    嬴稷胃口很大,他不甘心仅此而已。

    范睢献计:“王可举兵攻韩。”

    王谓左右曰:“今日韩、魏,属与始强?”

    范睢答曰:“弗如也。”

    王曰:“韩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将伐之。”

    范睢曰:“王出兵韩,韩必惧,惧则可以不战而深取割。”【以上出自《史记》】

    于是,秦国不战而屈人之兵,又从韩国割下一片肉。

    就此打开潘多拉魔盒,利用质子搞事情,成为了嬴稷的独特政治手段。

    悼太子死后两年,公元前265年,安国君不受宠的儿子赢异人,立即被安排上了前往赵国的马车。

    赢异人前脚刚走,刚来到赵都邯郸为质,秦国就攻下了赵国三座城池。

    吓死了,草。

    在公元前260年,白起更是在长平之战坑杀了四十万赵军。

    明明质子在赵国,为什么还要这么玩?

    实则,嬴稷在逼赵王丧失理智,一刀宰了赢异人。

    不是哥们,你这都能忍?你不杀,我可就占你城池了哦?

    但是呢,倘若真杀了我秦国质子,兄弟你不占理啊,确定别国还会过来救你吗?

    赵王实际上也很憋屈,想杀,但不敢杀,烦死了。

    长平之战已让赵国元气大伤,再无抗衡之力。

    这个该死的老疯子!

    这么做,可就苦了嬴异人啊,每天都活在恐惧之中。

    要不怎么说,战国时期最高危的职业,就是秦国质子。

    据不完全统计,秦国这个老六,送出质子是最多的,可谓是将这个玩法玩得炉火纯青了。

    ......

    嬴异人在公元前257年逃跑归秦,让嬴稷很不高兴。

    你个不肖子孙,坏我好事?

    但是呢,又听说嬴异人在赵国留下了一个儿子,嬴稷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就这样,嬴异人从“不肖子孙”到“大秦好王孙”,实现了身份跨越。

    他是舒服了,可是嬴政呢?远在赵国,惨遭霸凌。

    嬴稷确实无情,在他心里,子孙性命,焉有天下重乎?

    所以他如今很苦恼,再也找不到一个,与自己长得很像的子孙。

    秦国历代先君,一统天下的大愿,何时才能实现啊?

    嬴稷已经七十五岁高龄了,他自知时日无多。

    他抓起从赵国传来的讯息,沉默不语,他怕自己等不到那一天。

    可是,你要求一个八岁小孩,能做什么呢?

    嬴稷缓缓闭上双眸。

    “要不,寡人再等等?”

    ......

    次日——

    宋坤拉上牛车,小嬴政在努力的搬着粪桶上车。

    见这阵势,赵姬急忙跑过来问道:“政儿,你这是要去哪里?”

    “入城。”

    “啊?”赵姬吓得花容失色,那不是羊入虎口吗?

    “不行,政儿你绝对不能去!太危险了!”

    好不容易得来的平静安稳的生活,她是发自内心不想打破。

    她想一辈子都留在此处,与宋君长相厮守,看着政儿渐渐长大。

    不好吗?

    为什么偏要涉险啊?

    小嬴政认真的望着她,坚定说道:“阿母,政儿,去意已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