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时空的超级旅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4章 多尔衮的妥协
    多尔衮、多铎两兄弟在书房密谋了许久,终于达成了共识。

    那就是,满清大军,撤离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所有区域。具体计划,在朝会上,交由三品以上所有大臣共同协商。

    尘埃落定,疲惫不堪的多铎,就在多尔衮的书房,沉沉睡去。

    ……

    广袤无垠的中原大地之上,原本风和日丽的天空骤然间风起云涌,一场剧变正在悄然上演。

    只见大批身着满清服饰的旗人和装备精良的军队,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向各个大城镇,并逐渐集结在一起。

    这混乱匆忙的场景中,难免出现一些掉队或者孤身一人的士兵。这些平日里趾高气扬、作威作福的家伙们,如今却成了丧家之犬。

    饱受欺压和凌辱的当地人终于忍无可忍,纷纷拿起武器奋起反抗,将那些落单的清兵毫不留情地处死。而其他清兵对此竟无暇顾及,只顾着自己逃命要紧。

    想当初,满清侵略者气势汹汹地踏入这片土地之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视百姓生命如同草芥。

    然而现在,他们却只能灰溜溜地撤退,前后反差之大令人唏嘘不已。

    不过平心而论,清军此次的撤退行动并非毫无章法可言。他们相互之间紧密配合,彼此掩护,撤退的队伍显得有条不紊。尽管形势不利,但依然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秩序。

    与此同时,大汉联盟共和国针对满清的撤离早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每当清军撤出一个区域或地方,立刻就会有训练有素的人员迅速进驻接管。

    并且,他们还积极与当地有声望的士绅合作,共同组建起临时性的政府和管理机构,全力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确保百姓的生活正常进行,不受太多干扰。

    ……

    扬州城,原本被多铎的大军所占据,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陷入了一片阴霾之中。

    然而,就在多铎的大军刚刚撤离出城之际,一些勇敢无畏的人迅速挺身而出。

    他们有的组织起民众队伍,有条不紊地维持着城内的秩序;有的则利用大汉联盟共和国那神秘而隐秘的联络渠道,争分夺秒地将重要信息传递出去。

    没过多久,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国家派遣来的精锐军队和干练官员如疾风般抵达扬州城。

    这些军人英姿飒爽,步伐坚定有力;官员们则满怀智慧与担当,目光炯炯有神。

    大汉联盟共和国的官员们接管扬州城之后,立即颁布了一系列旨在让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政策。

    他们大力鼓励和扶持工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各地的工匠和企业家前来投资兴业。

    同时,对于农业生产也给予高度重视,推行新的耕作技术和优良品种,确保农田丰收在望。

    此外,还积极促进工商业的繁荣,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使得商人们能够安心经营生意。

    不仅如此,为了保障社会秩序和治安稳定,大批军队被派遣到城中各个角落进行巡逻。

    他们日夜坚守岗位,守护着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了这些坚强后盾,扬州城的居民们逐渐放下心来,开始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和生活当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扬州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大街小巷车水马龙,商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工厂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而快乐地劳作着;农田中麦浪滚滚,农民们喜笑颜开,收获着辛勤耕耘的果实。商业街上人头攒动,交易声此起彼伏,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不仅仅是扬州城,周边的那些小镇也同样感受到了这股春风带来的变化。

    人们纷纷奔走相告,相互分享着这份喜悦与希望。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天真无邪的孩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和幸福的笑容。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光明灿烂的明天正在向他们招手。

    ……

    北京城,紫禁城,勤政殿。

    多尔衮主持朝政,主要讨论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区域的撤军事宜。多尔衮提出问题后,让大家讨论。

    大臣们很是意外,一无战事,二无灾害,摄政王突然提出撤军。让大家很是意外,纷纷质问多尔衮,为何突然撤军?

    多尔衮也不好解释,只是说长江以南的大汉联盟共和国,向大清皇延发了讨伐檄文,限期三个月内,退出之前占领大明的全部领地。

    多尔衮说完,拿出了黄伦送过来的《讨大清檄文》,让大臣们互相传阅。

    大家看完之后,大部分人都沉默不语。三年前,南京城的那场惨败,甚至可以理解为单方面的屠杀,让他们记忆犹新。

    事后,据统计,大清死亡6万余人,而大汉联盟共和国还未成立之前的那次神秘部队,居然是零死亡。只是因为战场上因摔伤、扭伤和误伤了几十人。

    这是多么恐怖的存在啊!

    所以,在多尔衮拿出檄文之后,就没人吱声了。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