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他是奸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章 发兵
    康熙认为,王拴俊的出现,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他知道,要想改变这些人的想法,很费劲。

    尤其是东厂干过的这些人,对抗现政权的决心,已经植根于血液里。

    几十年了,从没动摇过要恢复大明帝国的决心。

    这些人在山上的势力十分强大,公主在做出谈判这个决定时,肯定没有和他们做商量。现在他们得知了这个消息,一定不会接受这个现实,弄不好,会加害公主。

    或者加快兵变的步伐,制造动乱。

    因此马上出兵卧龙山,变成了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一定要把这个罪恶之源控制住,防止他们把不稳定因素再向外扩散。

    由于路途遥远,使用步兵己来不及了,逐决定全程使用轻骑兵。

    决定从北大营,西营,铜锣巷营等各调五百精骑兵,仍由将军盛方带领,即日启程。

    在营外,和七十里营来的队伍汇合,共同执行这桩任务。

    七十里营经过这几年建设,已初具规模。它主要担任京城北面的屏障,防范来自北面的威胁。

    由最初的五百名士兵,发展到现在的一千名骑兵,一千五百名步兵规模的大兵营。

    按照旨意,宋义带一干名骑兵,和盛方的队伍汇合在一起后,两千五名骑兵,组成了一支联军。

    队伍以盛方为主将,宋义为副将,日夜兼程向卧龙山进发。争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凤凰寨,行使对公主的保护。

    一定要保护好公主的安全,并尽可能地把他护送到北平。

    派皇叔多布为监军,负责军中事项。

    怕兵力不够,康熙又派八百里加急,给黑龙江将军马宁,下了一道旨意,叫他抽调一千多骑兵,配合盛方。

    于虎和珍珠随军同往。

    临行前,康熙把一封亲笔给交给了珍珠,让她交给其母亲,使他务必前来京城。

    并且一再安排盛方,一定要保护好公主安全。如山上有不明真相,讨图对抗的人,最好劝说,要慎用武力,少制造流血事件。

    争取把事情用和平的手段解决。

    之后,康熙开始往中原一带运动兵力,加强防范,以防止国内出大乱子。

    盛方这边他们轻装全速前进,那边张信也对此有了察觉,开始釆取相应措施,来反制他们。

    张信是听了王拴俊说的情况后,才发现事情有些不妙的。

    王拴俊发现珍珠来到了京城,完全是偶然。

    他和张信带领几个随从来到京都后,按计划是要分头行事的。

    可是在找英姑过程中,没能如愿。

    英姑没在说好的地方出现。

    张信只能继续等待,没有她的穿针引线,见方静并不容易。

    由于没见到方静,一些事无法确定,王拴俊只能在这儿等。

    在等待的过程中,王栓俊感到很无聊,便决定到京城转转。

    对于他来说,京城再熟悉不过了。

    毕竞这是以前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三十多年过去了,城市的变化并不大,街道还是老样子,走在里面没有一点陌生感,有些办过案件的地方,能勾起许多美好的回忆。

    他最后进入了大市场,并发现了珍珠和于虎。

    他感到十分震惊。

    如果是经验不足的人,或许要前去打招呼。

    王拴俊没有,他知道这里面有陷阱。

    来时于虎还在狱中,现在到了京城,也就是说,他和自己一伙人,差不多同时离开的卧龙山。

    临下山时,张信对于虎的事,做了特别的安排,如果感觉养着是累赘,不妨杀之。

    因为他的谍报员身份己差不多坐实,留着也没用了。

    现在于虎回到了京都,还带来了珍珠,这说明卧龙山出大事了。

    他赶忙出了城,去找张信,商议对策。

    张信听后,忙调动城内关系网,看城内有什么变化没有。

    回复说几大兵营兵力调动频繁。有骑兵晚上出城,都走的北门,之后就去向不明了。

    好像不是演习,而倒像是在执行特别任务。

    考虑到于虎这个时间出现在京城,这一切绝非偶然。

    很可能他把卧龙山的一切给出卖了。

    康熙派兵马,是去围剿卧龙山的。

    张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即安排王拴俊和张龙赶快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卧龙山。

    张龙这几天正好因事在京城,听说这个情况后,马上和王拴俊跳上快马,向卧龙山方向赶去。

    临行,张信从侄儿身边收回了太祖剑。

    张龙二人几乎不分昼夜,向卧龙山赶,几乎在和时间赛跑。

    但是由于比盛方晚了一天,路上怎么也追不上他们。

    送走了张龙后,张信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马上用飞鸽传书的方式,向卧龙山发去了匪情预警。

    三天后,收到了回信,是马武的,说他己意识到了危险,正在紧急商量对策。

    收到信后,张信的心稍微宽松了一些,正在这时,英姑来了。

    他忙又向卧龙山发了一封信,便去找英姑。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