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他是奸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 谁是宝藏的主人
    李自成寺僧大开杀戒,不是冲广元寺去的,而是利剑另有所指,这个地方就是藏宝洞。

    如果是行军途中,李自成队伍实在是太壮观了,拖家带口,据称有百万之众。每天的损耗,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广元寺虽然富有,但毕竟是一个寺院,值不得他组织一个几百人的队伍,把全寺僧人赶尽杀绝。

    他虽然冷血,但还没残忍血腥到这地步。

    但要是为了知道藏宝洞的秘密,他做这一切就再正常不过了。

    因为这笔财富的数量太庞大了,一个拥有政治野心的人得到它,很容易改变历史的进程。

    但为什么藏宝洞躲过了那场劫难,广元寺却被灭寺了呢?

    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李自成从民间知道广元寺附近有一个藏宝洞,但具体位置,他不知道。

    在万忠未盗宝之前,藏宝洞的外洞口是不公开的,隐蔽的。洞口被掩埋封堵,与周边环境完全融为了一体。

    如果没有藏宝图的指引,万忠也不会找到这笔财宝。

    显然,李自成知道这儿有一个宝物窖藏,却不知具体位置。找到藏宝图或知情人,就成了他得到这笔财宝的关键。

    而他之所以对寺内僧人下手,可能知道埋宝的知情人,就在广元寺里。

    袭击寺院,就是要找到那个埋宝人,或藏宝图。

    看来他的情报工作做的还是很出色的。

    假如魏忠贤真是这笔宝藏的主人,他把财宝埋入大山后,极大可能在广元寺留下了可靠的人,为他看守宝藏。

    为了宝藏的安全,可谓用心良苦。

    那这个藏在寺里的人,肯定也是藏宝人,至于这个人是谁,当然只能是魏良了。

    魏良完成了藏宝任务后,就在广元寺潜伏了下来,充当起了秘密守宝人。

    而李自成虽知道魏良在寺里,却不认识他。

    魏良在寺里隐藏的很深,并且有自己的法号。

    这些兵匪挨个审问,也没找到魏良,一怒之下,把全寺的僧人都杀了。

    最后把寺院搜了个底朝天,只为找到那张藏宝图。

    显然最后什么也没找到,最后灰溜溜撤走了。

    去参加攻城大战去了。

    至于哪个传说中见首不见尾的魏良,肯定没死。

    也可能是李自成情报有误,魏良根本就没在广元寺里出家。或者他当时在寺里,但他寑室内有暗道,听到动静不对,从暗道里逃跑了。

    成功逃过一劫。

    作为藏宝的知情人,魏忠贤已死,如果魏良再死了,这些藏宝就可能成为永久的秘密,而永久藏在大山。

    但其后不久这笔财宝就被转移走,说明有知情人向万忠提供了藏宝的信息。

    这样的顶级秘密,万忠又是怎么知道的?为此,康熙和下属专门的研讨会上,有人提出了自己一个独到的观点,很新颖:那就是这个万忠,会不会就是魏良呢?

    这不是没有可能。

    因为至始至终,这个魏忠贤的宝贝侄子,都没有在公众的视线里出现过,这有些违背常理。

    事情会不会是这样呢:魏良接受了叔父交代的任务,把财宝藏好之后,便按照预先的计划,在寺里隐居了下来。一段时间之后,魏忠贤又把他调到了京城,想给他安排官职,但是这个孩子对做官不感兴趣,反而心里发生了扭曲,希望净身,做一个公公。

    魏忠贤也无法阻止他,最后只好成全了他。

    他化名张信,瞒过了除魏王之外的所有人,成功净身。

    魏忠贤当然要帮侄儿一把,就把他弄到了崇祯身边。虽然叔叔坏得脚底流脓,但这个孩子人品却没啥问题。为人正直,忠于职守,深得崇祯宠信。

    不久,他又成为东厂的掌门人。

    魏忠贤案发后,牵联的人很多,但魏良却不在这些人群中。

    这可能是他未暴露身份的缘故。

    也可能崇祯对他的身份所觉察,但由于他对朝廷的忠诚,才没被追究责任,反而变得对他信任有加,把东厂这一关键部门交给他便是证明。

    这使得魏良分外感动,决定以实际行动报答皇上对他的知遇之恩。

    其实他己被崇祯锁定为魏忠贤财宝的监护人,之所以没对他下手,是因为张信在东厂,做出很大成绩,有很大利用价值,其作用无人可替代。

    同时他也了解魏良性恪,倔强,宁折不弯,如果逮捕他,他可能把秘密带到坟墓。

    而用真情感化他,他到了一定时候,会主动吐出秘密。

    崇祯耐心地等着这一天的到来,尽管他缺钱到了几乎发疯的地步。

    魏忠贤死去后,按照约定,魏良应当把他转移到他生前建好的豪华大墓里,然后把财宝埋放在他墓里。

    可是这时候的魏良,忽然有了改变这个主意的想法。

    由于崇祯一直对他宠爱有加,把他视为自己最信任的人,慢慢地他被感动了,决心用实际行动帮皇上一把。

    送上一笔钱,这无异是对崇祯最大的帮助。

    而这笔钱,也是叔叔用不正当手段,从老朱家窃取的。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