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想离婚分江山?我过继朱棣给朱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2章 常遇春大战张三丰!
    朱元璋近日被朝堂上的诸多烦心事扰得心力交瘁,

    边疆的战事虽暂告一段落,可粮草的调配、将士的抚恤等问题依旧让他头疼不已;

    朝中大臣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明争暗斗,结党营私的苗头又有冒起之势。

    这一日,他难得忙里偷闲,命人在御花园摆了些酒菜,独自小酌起来。

    酒过三巡,朱元璋只觉脑袋昏昏沉沉,浑身燥热。

    此时正值盛夏,皇宫里虽绿树成荫,却也难消这暑气。

    他瞧了瞧不远处的水池,池水在阳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煞是诱人。朱元璋醉意朦胧间,竟兴起了在水池里洗澡的荒唐念头。

    左右侍从见状,吓得慌忙劝阻,可他哪肯听,三两下扒了外衣,“扑通” 一声跳进了水池。

    池水清凉,让朱元璋燥热的身子瞬间舒爽了许多。

    他惬意地在水中扑腾了几下,溅起大片水花。

    忽然,他的脚底似乎触碰到了一个硬物,低头一看,却只见池底的砖石并无异样。

    朱元璋心中疑惑,又伸手在水底摸索起来,这一摸,竟摸到了一处缝隙,缝隙间似乎有股水流涌动。

    他酒意未消,好奇心却被彻底勾了起来,顺着那缝隙用力一推,

    只听 “嘎吱” 一声,池底竟缓缓出现了一个暗门。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酒也醒了几分,

    他警惕地环顾四周,见侍从们都候在远处,并未察觉这边的异样,便小心翼翼地钻进了暗门。

    暗门后的通道狭窄而幽暗,

    弥漫着一股潮湿发霉的气味。

    他摸索着向前走了几步,前方渐渐有了光亮。

    待走到通道尽头,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得合不拢嘴 —— 只见一间巨大的密室里,金银财宝堆积如山,

    绫罗绸缎、奇珍异宝琳琅满目,光芒刺得人眼睛都有些睁不开。

    “这…… 这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喃喃自语道。

    正在他惊愕之际,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

    “陛下,您怎么在这儿?”

    朱元璋猛地回头,原来是一直跟在身边伺候的老太监福伯,他不知何时也跟了进来。

    朱元璋皱着眉头问道:

    “福伯,你可知此处为何会有这许多财宝?朕怎么从未听闻过皇宫里还有这样一个密室。”

    福伯吓得脸色惨白,“扑通” 一声跪地,颤抖着说:

    “陛下恕罪,老奴…… 老奴也是今日才知晓此处。

    只是这密室既在皇宫之中,想必是先皇们留下的。”

    朱元璋冷哼一声:

    “先皇留下?为何从未有只言片语提及?莫不是有人蓄意隐瞒,意图不轨。” 说罢,他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试图从这密室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福伯额头豆大的汗珠滚落,他犹豫了一下,小声说道:

    “陛下,老奴听闻…… 听闻当年元太祖皇帝打江山之时,曾有一批神秘财宝不知去向,有人传言是藏在了皇宫的隐秘之处,以备不时之需。莫不是就是此处?”

    “福伯,此事不许对外人提起,你且守在这儿,朕去去就来。” 朱元璋交代了一声,便匆匆走出了密室。

    他回到寝宫,换了身干净衣裳,立刻召来心腹大臣李善长和刘伯温。二人进宫后,见朱元璋面色凝重,心中皆是一凛。

    “朕今日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皇宫水池之下竟藏有一间密室,里面堆满了财宝。二位爱卿可知此事一二?” 朱元璋开门见山地问道。

    李善长和刘伯温对视一眼,眼中皆是惊讶之色。

    李善长率先开口:“陛下,臣对此毫不知情。这皇宫建造之时,臣虽参与其中,但从未听闻有这样一个密室。”

    刘伯温亦是摇头:“陛下,臣也从未听闻。如此隐秘之事,想必知晓之人甚少。只是这密室藏于皇宫,又有这许多财宝,怕是背后另有隐情。”

    朱元璋微微点头:“朕也是这般想。朕怀疑有人蓄意隐瞒此事,意图在关键时刻利用这批财宝扰乱朝纲。如今朝中局势微妙,朕不得不防。”

    李善长沉思片刻,说道:“陛下,依臣之见,当务之急是彻查此事,找出知晓这密室之人。可从当年参与皇宫建造的工匠、太监入手,逐一排查。”

    刘伯温却微微皱眉:“李大人所言有理,只是这工匠、太监众多,若大肆排查,恐引起恐慌,打草惊蛇。不如暗中调查,先从那些与密室财宝有利益关联之人查起。”

    朱元璋觉得刘伯温所言甚是,便说道:“就依刘爱卿所言。刘伯温,朕命你全权负责此事,务必查出真相。李善长,你协助刘爱卿,提供所需人手、物资。此事关乎大明江山社稷,不容有失。”

    二人领命而去。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揉了揉太阳穴,心中依旧难以平静。

    这一夜,他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密室里的财宝,以及可能隐藏在暗处的阴谋。

    几日之后,刘伯温进宫复命。他脸色略显疲惫,却透着几分兴奋:“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