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悟性逆天buff加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章 “真是天佑大秦啊!”
    只等公输仇制造更多的火器,就可以对韩国发动战争了。

    这一天,农家的田非前来找赵辰,告诉他土豆和红薯已经成熟,可以挖取了。

    “公子,土豆和红薯已经成熟了,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挖掘?”

    “你确定吗?”

    “绝对确定,属下挖了几株出来查验之后才前来见公子的。”

    “是吗?那准备好,明天我要让父王带文武百官前往参观。唯有亲眼看见,才能让他们相信,如今说多少都白费口舌。”

    田非听后兴奋道:“遵命,小人即刻去准备!”

    “公子,您就不担心土豆和红薯的产量不够好?”

    “不必担心,等我把食用方法写好送给老爹,从明天起,秦国的百姓就不会再挨饿了。” 赵辰自信地说。

    在这个亩产仅三四石的时代,突然出现产量提升十倍的农作物,若再有人因饥饿而死,那就只能怪当权者无能。

    “公子,听您这么一说,难道您明天不想去观礼?”

    “我去干什么?听那些文武百官对我歌功颂德?那多麻烦,还不如垂钓下棋来得自在。”

    焱妃无语道:

    公子的想法真……真让人费解。

    换作别的公子或君主,恐怕恨不得把这件事宣扬出去,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但公子却毫不在意。

    真不知公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赵辰写好土豆和红薯的食用方法后,便前往章台宫。

    “看谁来了,我秦国的圣人,找我有事吗?”

    嬴政看到赵辰,打趣道。

    “老爹,孩儿这就告辞了!” 赵辰说完便往外走。

    “臭小子,别急着走,说吧,这次来有何贵干?”

    “这次关系到秦国百姓的大事,老爹,农家这次立下了大功,之前让他们种下的土豆和红薯已成熟,明日劳烦父王带百官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前去收割吧!”

    “土豆?红薯?是什么?孤从未听说过,产量如何?”

    “嘿嘿,具体多少产量父王明日一看便知,现在先保密吧。这是土豆和红薯的食用方法,父王,此番过后,秦国会彻底消除饥饿之苦。”

    嬴政听罢直接站起身来。

    旁边的赵高也是一脸震惊地盯着赵辰,这是在开玩笑吗?

    “臭小子,此事不可戏言。”

    “父王请放心,孩儿绝不会拿百姓的生死开玩笑,安心等着就好。”

    “如此说来,明日早朝暂免,召集群臣前去观看这些土豆和红薯。”

    “父王所言极是,明日孩儿不去了,不必叫我。” 说完,赵辰不待嬴政答话,便消失在章台宫内。

    嬴政愣在原地:

    “赵高,你认为这消息可靠吗?”

    “奴婢不敢妄言,只是以公子一贯准确的判断,这事应该 ** 不离十。况且,公子迄今为止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无一出错。”

    “也罢,孤就信那臭小子一次。”

    “赵高,你速速去邀请咸阳城里的老者,再召集几位种地能手,明日一同前往。孤要亲自看看,那臭小子的自信究竟来源于何。”

    “遵命!” 赵高铁青着脸离去。

    ---

    第二天。

    文武百官接到通知,今不上朝,而是全部前往秦庄。

    虽然不知原因,但既是陛下之令,怎能违背?

    嬴政坐着轝轿,带着文武百官、受邀的老人及种地能手,共近万人浩浩荡荡地来到秦庄。

    “田非,参见大王!”

    “公子提到的那种土豆和红薯在哪里?”

    “大王请随小人来。”

    田非领着嬴政一行人来到一片精心照料的田地。

    绿油油的田地里,叶子微微泛黄,但却看不见果实的踪影。

    “田非,这就是你说的土豆和红薯?为什么孤王看不到任何果实?”

    “回大王,土豆和红薯与众不同,它们的果实藏在地下,需要挖掘后才能见到,小人这就开始挖!”

    “好!先挖一亩地让孤王看看产量怎么样?”

    尽管农户们的种植方法不太正确,但仍然储藏了不少土豆和红薯。这片土地总共种了三十亩,其中十亩种的是土豆,二十亩是红薯。

    “小人领命!”

    “遵大王命令,开始挖掘!”

    一边忙着挖掘土豆和红薯,另一边,赵辰仍在海棠阁休息。

    此时,月神走进来把他唤醒。

    “月神姐姐,你出关了。”

    “公子,今天大王带百官去农场视察土豆和红薯的生长情况,为何公子不去?”

    “有什么好看的,反正以后大秦百姓不会再挨饿了。”

    听到这话,月神哭笑不得。公子,你是真的淡定,还是单纯的懒?

    “公子,据我推测,今年寒冬可能是近百年来最冷的,必须提前警告百姓做好防寒准备!”

    作为大秦国师,月神不仅要测算天象,还需要制定历法,预测天气,如同后来的钦天监。

    “寒冬吗?”

    赵辰眉头微蹙。

    这不是一件小事。

    大秦目前没有棉花,冬天只能靠穿更多的棉 ** 物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