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卡拉多兰德的诸界之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0章 攻防开始
    “敌人之中有的大舰队指挥官要比我们猜测的情况能力更加出众。”

    这是东特面对正在逐渐压进距离,并且已经进行了尝试性的修正齐射的阿鲁特王国军时,所做出的评价。

    猩红色的光矛刺破虚空,在防御阵地的能量护盾上炸开蓝紫色的涟漪。阿鲁特舰队如血色潮水般向前推进,七千艘战舰的主炮阵列此起彼伏地闪烁,像是熔岩海上翻涌的浪峰。每一次齐射后,舰体两侧都会喷出长达数公里的冷凝雾,冰晶在真空中凝结成蛛网状结构,将战场切割成无数碎片化的镜面。

    灰黑色的羽翼会舰群蛰伏在战场右翼,仿佛一片移动的钢铁山脉。它们方正的舰体表面布满蜂窝状炮口,此刻正以机械钟表般的精准度进行间歇射击。暗红色的能量束并不直接攻击护盾,而是呈扇形扫过防御阵地上空,爆裂的光斑在护盾表面连成诡异的星座图案。

    虽然看起来声势已经足够浩大,但是此时正在这里作战的舰队并未全力进行射击,或者说此时的射击对于这支有着上万艘炮舰的舰队来说不过是全力的十分之一罢了。

    有一队灰黑色的羽翼会舰群如阴影般贴着战场边缘游弋。它们方正的舰体突然裂开蜂窝状的炮口,暗紫色的能量束并非直射护盾,而是呈扇形泼洒。这些光束在接触护盾的瞬间分裂成蛛网状光丝,黏附在防御屏障上缓慢腐蚀。每当光丝网络即将被护盾净化,就有新的炮火精准填补缺口,如同不断修补的黑色蛛网。

    “这是什么?”斯黎安疑惑的问到。

    她还是太过年轻,对于战场局势和各种武器的学习还不到位……毕竟当初学习的时候主要精力要么是用来学习科学常识和魔法知识了,要么就是在驾驶MVF。

    在其下手的位置就有一个普蕾茜亚亲自坐镇的技术科平台,在斯黎安提问之后,她让正在忙碌分析的技术员站在一旁开始亲自上手。

    “简单说明,这就是一种基于通过一定程度上削减物质世界和次元海之间的单向屏障从而实现高效的掠能的武器,这种武器造价肯定不菲。”普蕾茜亚会快给出了回答。

    与此同时,东特的消息也发来了。

    “敌人的那支舰队正在削弱我们防御系统目前所有可见区域内的护盾,需要小心这种具备能量削弱性的武器。”虽然东特不具备普蕾茜亚这样子大魔导师的学识,但是战斗带来的经验让他能够对于这种武器做出一个合适的判断。

    防御阵地的反应克制得令人窒息。UHGN的巨舰始终静止在固定坐标,唯有外壳上的菱形散热板随着攻击节奏开合,像在吞吐星辰的呼吸。维和舰队的银白色护卫舰群以恒定频率环绕主阵,它们的炮塔保持静默,但内部分析中心的全息投影器正在将战场能量波动转化为可视化光谱——赤红的攻击轨迹、幽蓝的应力分布、银灰的粒子逸散,在虚空中交织成不断增殖的数据荆棘。

    这些数据会在专业的ai计算之后,为参谋部的军官提供一项项建议。

    在那些正在攻击UHGN舰队的敌人之中,羽翼会舰队显得格外特殊。

    看得出来他们确实相当熟悉于大舰队作战行动。

    当先导舰的信号灯由蓝转红的瞬间,整个舰队突然分裂成十二支锥形编队,每支编队的炮口阵列同时偏转十七度——这个角度恰好让主炮射线避开友军舰船的引擎喷流。它们前进时并非直线突进,而是沿着无形的螺旋轨迹盘旋,舰体阴影在星尘折射下织成转动的齿轮图腾。

    舰队核心的指挥舰每隔五秒释放一次引力脉冲,外围战舰的散热鳍片便随之同步开合。某次脉冲过后,左翼三百艘战舰突然倒车急停,舰艏炮管集体上仰四十五度,暗紫色能量束越过前锋舰队头顶,在虚空划出精准的抛物线弹幕。与此同时,右翼舰群以顺时针涡旋收紧阵型,密集的拦截炮火在行进轨迹上铺出菱形光网,将反弹的流弹尽数拦截。

    当阿鲁特舰队发动莽撞冲锋时,羽翼会的中阵舰群如退潮般后撤,却在后撤途中完成阵型转换——原本厚重的方阵分裂为数百个三角单元,每个单元的三艘战舰互为犄角。它们的主炮不再齐射,而是交替开火,能量束的落点在地图上连成不断收缩的绞索。后撤路线上的金属残骸被刻意引爆,飞溅的碎片在舰队后方形成动态屏障,其分布密度恰好干扰敌方雷达却不妨碍己方射界。

    旗舰的信号灯突然高频闪烁,所有战舰的推进器喷口同时收缩三米。这个细微调整让整个舰队在规避引力乱流时,仍能保持各舰间距的绝对恒定。当某支阿鲁特分舰队试图穿插时,七百门副炮在十分之一秒内完成目标分配,交叉火力编织成的光笼,将突袭者逼入维和舰队预设的雷区。而完成阻击的羽翼会战舰早已回归主阵,散热栅格翻转时喷出的冷却雾,在真空中凝成指引友军补位的路标。

    尤其是他们时不时会突然将炮口转移到军阵舰队侧面发起猛烈的炮击。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