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显微镜下的太平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章 游二流子霸良女
    太平镇土地巷子右边有两通楼房,分别住着两兄弟。

    两条二十五、六的光棍汉子。

    哥哥叫游国登,二十六岁,豆角眼,塌鼻梁,面皮白净。

    齿白唇红嘴巴薄,一副典型的下流像。

    他先前在金城县当过两年警察,因为和局长的情妇勾搭而被革了职。

    回到太平镇后,更是沾花惹草、滋事生非。

    弟弟叫游国文,二十四岁,三角眼,鹰勾鼻。

    身材高大,脸皮青黄,是太平镇土生土长的街溜子。

    回乡一年的游国登和弟弟游国文突然在一夜之间抖了起来。

    那灰色鸭舌帽,青布对襟衫,白色灯笼裤,青帮新布鞋。

    在某一个艳阳的清晨出现在了他们的身上。

    更为要命的是,他们的便衣兜里居然都插着两只硬梆梆的家伙。

    游氏两兄弟,被太平镇人称作“游大流、游二流”。

    先前的游二流游国文蓬头垢面,满嘴鼻涕。

    一套上新的衣裤穿到破烂不堪也不曾洗过一次。

    冬冷夏热,他自始至终都穿着相同的一套衣服。

    那失去本色的半截旧布鞋就是在睡觉时也不曾脱过,偏偏哪里有热闹就往哪钻,十处打架九外都有他。

    游双流子是投在李二哥的帐下才抖了起来。

    李二哥喜欢的就是游国登、游国文这样举世无双的人才。

    经过一番包装的游双流子倒也人模狗样的。

    加之肚皮里填的不再是一些粗糠野菜,取而代之的是鱼肉陈酒,面色也红润光泽了许多。

    太平镇是金城县有名的繁华大镇,每逢赶集甚是热闹。

    那天又是太平镇赶集的日子,抖起来的游双流子各叼了一支洋烟,将帽檐压在额角。

    双手插在裤兜里,比一年前神气十倍,一摇一摆一前一后逛起市场来。

    他二人还是像以往那样,从上街关君庙后的鸽子市逛起,逛了一条通街,就来到木柴市。

    木柴市在一个平顶的红砂石山包,包上有两棵上了年岁的黄桷树。

    几十个卖柴的人自然形成一个半圆,半圆中间就是来来往往的买主。

    流小流子用贼眼在市场扫了一转,然后用嘴呶了一呶,轻声说:

    “大哥看见没得,那独眼老头过去第六、第七堆柴多安逸!”

    游国登随着二弟呶嘴的方向瞧去,看到了横着一大捆柴的两个背篓。

    背篓后面分别站着两个十七、八岁的姑娘。

    一个鹅蛋脸,一个盘子脸。

    鹅蛋脸像一只剥了壳的蛋白,粉嫩,盘子脸像月亮,明媚。

    两人都是长辫子,油黑乌亮直垂腰际。

    鹅蛋脸穿阴丹布偏襟春秋衫,盘子脸穿毛蓝布偏襟春秋衫。

    两人的腰儿一般细长,臀部一样丰满,胸部一样高耸,双腿一样修长,都是刘海罩眉,娇滴可人。

    大流子游国登早就看得流青口水,心里像猫儿抓一样。

    他不怀好意的冲小流子游国文一笑,低声说:

    “走,过去买了,她们喊多少我们给多少,叫她往我们家里送。”

    “先说好,大哥要哪一捆?”

    “盘子脸!”

    “好,我就喜欢鹅蛋脸那捆柴。”

    两人走了过去,小流子游国文站在鹅蛋脸面前,假装把柴摸了摸。

    然后轻言细语问:“小妹,多少钱一斤?”

    “你说个买价吧。”鹅蛋脸微微抬了抬头。

    “你老爹总给了你一个卖价吧?”

    “我爹说三百钱一斤。”

    “这么贵?头场我们买成二百五十钱。”

    小流子盯着鹅蛋脸,似笑非笑的说。

    “你看这柴多干多,两三年的存货,早干过心了。”

    “不像别人那种夹心柴,外面干里面湿,塞进灶里只冒烟。”

    一旁的盘子脸帮腔说。

    “这位小妹真会说话,”大流子游国登盯着盘子脸笑咪咪的说:

    “价钱依你,不过还得麻烦你帮我们送回家。”

    鹅蛋脸说:“有多远?远了不送,我们从杨家寨背到这里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

    小流子游国文道:

    “原来是你们是杨家寨的人,怪不得这柴生得这样水灵。”

    兰兰说:

    “我们就是杨家寨的,她叫杨秀秀,我叫杨兰兰,我和她是堂姐妹。”

    大流子游国登瞪了小流子一眼,然后微笑着对盘子脸兰兰说道:

    “原来你们也是姐妹,好得很,这么说都是鼻子眼下的人。”

    “我们就在中街的土地巷子住,土地巷子你们总晓得吧,只几步路。”

    兰兰和秀秀相视点了点头,她们只想早点卖完柴回家,于是背上背篓就跟游氏兄弟走。

    走到“香茗楼”门口,迎面碰上了李二哥。

    李二哥斜着眼看了看低着头的秀秀和兰兰,转身问游国登和游国文:

    “你两个二流子又在做啥子?”

    游国登赶紧躬身回道:“二哥,我们买了两捆柴。”

    李元吉呵呵一笑:“好柴,别忘了让我烧一回火!”

    兄弟二人齐声答道:“二哥要烧,一定孝敬!”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