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一定是罗马!不是什么新大陆!”
    “华梅小姐,您醉了。”
    共和四百九十一年冬(701年)
    李华梅第三次前往“罗马大陆”,这一次,她的主要目的,是继续向南探索,确定“罗马大陆”究竟是罗马还是新大陆。
    虽然上一次探险队已经猜测是新大陆,但是还不能完全确定。
    “万一我们抵达的是罗马北边的日耳曼地区呢?”
    “只要我们继续向南,一定可以找到罗马!”
    李华梅根据《西游记》的描述,这般解释。
    这一次,共和国专门从大食,雇佣了一位懂拉丁语的阿拉伯学者,这位阿拉伯学者同时还懂天竺语。
    交流过程就是,探险队说燕语,然后被翻译成天竺语,然后被翻译成阿拉伯语,最后被翻译成拉丁语。
    帝释天亲笔写了一封递交给罗马皇帝的国书,希望与罗马帝国建立贸易合作关系。
    探险队先是抵达了汪直群岛(夏威夷群岛),在这里休息了一个月,补充了足够多的食物和淡水。
    汪直群岛的土着人,与探险队建立了合作关系。
    探险队赠送给他们更先进的铁器,他们则为探险队提供食物和淡水。
    “下次来到这里,一定要征服这个群岛,建立中转站。”
    离开汪直群岛时,李华梅看着身后的美丽岛屿,喃喃自语。
    她们与岛屿土着人是合作关系,并没有征服岛屿上的土着族群。
    四十天后
    共和四百九十二年春(702年)
    船队再一次抵达李华梅平原(洛杉矶),然后沿着海岸线向南航行。
    再一次途经灯笼族,用一些手工业产品从他们手中换取了一些牲畜作为新鲜食物后。
    李华梅等人来到了【玉黎文明(玛雅文明)】。
    “罗马黎(玉米)”被带回燕国后,燕国人取了个新名字-玉黎。
    因为“罗马黎(玉米)”的果实晶莹剔透,看起来像是软玉,故而重新取了“玉黎”这个新名字。
    又因为“黎”和“米”这两个字有时候是相通的,所以,也有一些人把它称呼为玉米。
    探险队上一次的探险活动发现,这个文明(玛雅文明)并不是罗马,于是,便重新取了个新名字-罗马黎人/罗马黎文明。
    现在,则叫【玉黎文明/玉米文明】,因为当地土着人非常喜欢种植玉米。
    同时,又因为无尽海洋风平浪静,故而被取名为“太平洋”。
    玉米文明(玛雅文明)的城邦集中在东面,在太平洋沿海地带的城邦比较少。
    李华梅等人暂时还没有接触过“罗马山脉(安第斯山脉)”东侧的文明,只接触了山脉西侧沿海的一些城邦。
    但是,这些山脉西侧沿海的玉米人城邦,他们有很多都是东侧山脉玉米人城邦的分支。
    什么意思呢?
    就是山脉东侧的玉米人(玛雅人),他们城邦内的人口足够多,已经超过他们生产力条件下的土地承载力时,便会分出一部分人口,向周围迁徙,建立新的城邦。
    事实上,早期的希腊文明、腓尼基文明、炎黄文明,都是这种发展方式。
    部落城邦的人口太多了,养不活了,就让一些人迁徙到更远方,建立一个独立的新的城邦。
    这个新的城邦,它是完全独立的,不用完全听从母邦的命令,但大多数时候又是母邦的小弟,同时跟母邦同种同源同文化。
    “所以说,我们接触的,只是玉米人的次生文明,而玉米人真正的母文明,其实是在山脉的东侧?”
    李华梅根据现有的信息,进行合理推测。
    当然,她依旧坚信,这些玉米人(玛雅人),只不过是位于罗马北部的蛮族,真正的罗马人,一定在更南方。
    西侧沿海的玉米人城邦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派系。
    分别是【神喻王朝(蒂卡尔联盟)】【丛林王朝(帕尔克联盟)】【圣蛇王朝(卡拉克穆尔联盟)】
    这是玉米人最强大的三个城邦,这三个母城邦分裂出了许多小城邦,同时又跟其他很早就存在的小城邦相互结盟、附庸。
    用中原人的话来讲,那就是,现在的玉米人文明,虽然有差不多三百多个城邦,总人口可能有五百多多万,平均每个城邦只有一两万人。
    但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城邦,除了一些与世独立的世外桃源,大部分都属于三大联盟中的某一个联盟。
    类似于中原三国时期。
    玉米人的国王/统治者/城邦主人,喜欢穿丛林豹子(美洲豹)的豹皮做的衣服,武士、祭祀、商人则喜欢穿布衣,底层平民则穿最廉价的兽皮衣服,奴隶们没有衣服。
    玉米人(玛雅人)已经掌握了纺织技术,可以织布,但是产量很低,普通百姓穿不起布衣。
    以上这些信息,都是李华梅从一个友好的玉米人城邦国王哪里得知的。
    沿海的这些玉米人城邦,有一些选择跟探险队合作,有一些选择跟探险队对抗,大部分则对探险队不感兴趣,跟探险队井水不犯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