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姬霄将岳飞召唤出世之后没多久,收到姬霄传令的荀彧便率先来到了书房之中:“参见大王。”
“文若爱卿快就座吧。”
“谢大王。”
就在荀彧就座不久,戚继光三人便携手来到了书房之内:“臣等参见大王。”
“三位爱卿快就座吧。”
等所有人一一落座之后,戚继光率先开口询问道:“不知大王此番召见我等,有何要事?”
“苏将军刚才传回战报,说自己斩杀了匈奴的右贤王,而且还将头曼城打了下来。本王今日召见你们,就是想要与你们商议一下,该如何应对冒顿接下来对我们燕国的反扑。”
听到苏角居然将右贤王给斩杀了,而且还将头曼城给打了下来,韩信四人无不精神一振,显得极为兴奋。
不过,在高兴过后,荀彧的心中闪过一丝焦虑。
因为他知道,这是又要打打仗的节奏啊!
燕国才刚刚经历过伐秦之战,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如果现在又要打大仗的话,燕国会被战争给拖死。
但是,要是匈奴人真的要开战,他们也只能应战。
荀彧脸上的忧虑虽然一闪而过,但是依然被姬霄看到了。
荀彧心中在想些什么,姬霄自然知道。因此,姬霄微微一笑,安抚道:“相国不必忧虑,此战,没那么容易打起来。毕竟,北方草原的大战,对匈奴也是损耗极大。”
“冒顿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要是现在与我燕国决战的话,就要让那拓跋余坐大了。”
“大王明鉴,臣只是担心燕国国力被连番大战而耗尽。”见姬霄看出自己的担忧,荀彧也没有隐瞒。
“报…”
“进来。”
“大王,八百里加急,冒顿在击败尔朱荣之后领兵南下,直奔雁门关。”
听完探马的话,姬霄不由心中一惊。不过,只是略微思考了一番,姬霄的嘴角便露出一丝不屑的冷笑。
“知道了,下去吧。”
等到探马离开,姬霄看向荀彧问道:“文若,冒顿此举,你认为如何?”
“大王。如大王之前所言,在与东胡大战之中,虽然匈奴取得了大优势,但是也是损失惨重。”
“因此,冒顿此举,必是虚张声势,想要以此来恐吓我们。”
听完荀彧这一番分析,韩信三人瞬间怒了。
“大王,冒顿欺人太甚,请给韩信十万兵马,韩信定能将冒顿之头献给大王。”
见场下三人个个义愤填膺的样子,姬霄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韩信将军,文若刚才说过了,如果进行连番大战,燕国国力就会消耗殆尽。”
“因此,此战战端我们不能轻易撕开。当然了,要是冒顿真的要打,本王奉陪。”
“戚继光,马援听令。”
“末将在。”见姬霄第一时间启用自己,戚继光和马援顿时露出兴奋的表情。
“本王命你们率领五万大军,以戚继光为主将,马援为副将即刻前往雁门关驻守。”
“遵旨。”
在戚继光和马援离开后,姬霄扫了此时没有任何表情的韩信一眼。
“韩信,你是不是对本王派遣戚继光和马援领兵前往雁门关而不是派遣你去而不服气?”
听到姬霄的问题,韩信连忙将自己的内心的不爽压下,做出一副毕恭毕敬的答道:“臣不敢。”
看到韩信这副样子,担心韩信就因为这种事而离开燕国的姬霄开口解释道:“韩信,燕国现在需要休养生息,不适合打大仗。而戚继光和马援两位将军跟随本王南征北战,战功卓着,早就名声在外。”
“冒顿听闻雁门关有他们两人坐镇,必会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冒犯。而你虽然才华横溢,却是名声不显,如果由你去坐镇雁门关,冒顿必会领兵进犯。”
“大王,如果冒顿来犯,韩信必定能将取冒顿之头献于大王。”
听到韩信此言,姬霄呵斥道:“糊涂,战端一开,必为死战。就凭现在的燕国,和匈奴根本耗不起。至于东胡,在看到冒顿兵锋指向我们之后,只怕会选择坐壁上观,尽收渔翁之利。”
现在的燕国境内虽然有二十五万兵马,但是最多只有十万精兵,其余十五万兵马全是没上过战场的新兵。而冒顿的手下是有着二十万以赏的精兵,并且,匈奴此时的战争潜力比燕国强太多了。
“而且,就算你率领我燕军主力能够打赢匈奴,那东胡还有中原诸国呢?如果项羽趁着你率领我燕国主力北上对抗匈奴之际领兵冒犯燕国,本王该用什么去对付项羽?”
“此时,并不是我们和匈奴决战的最佳时机。”
“韩信,你身为我燕国未来的大将军,凡事要三思而后行。”
听到姬霄再次开口保证自己是燕国未来的大将军,韩信顿时乐得眉开眼笑:“诺。”
他之所以对姬霄任命戚继光和马援去镇守雁门关,就是担心戚继光和马援两人在军中的威望再次提高,给自己坐上大将军这个位置有所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