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四章 大雪山使者
    三只肥羊,一枚红信石,就是杨川给鬣狗们准备的晚餐。

    羊肉炖三成熟,从锅里捞出来用刀子划拉开,往上面抹一层香喷喷的羊油,再往上面撒点野葱、芫荽和乌头粉,就算是烹制完成了。

    红信石,就是炼制砒霜的矿石,杨川在野外只发现了不多的几块,一直没舍得用,今夜就便宜了这群鬣狗。

    另外,他对红信石的毒性还不够放心,只好再加上两把乌头粉……

    ……

    小半个时辰后。

    当堂邑父看到近百只鬣狗口鼻溢血,身子一抽一抽的,却还不忘互相撕咬、抢夺地上的那几根羊骨头,只觉得眼角抽搐。

    他低头看着手中的手把肉,突然打了寒战。

    “堂邑父大叔,今晚的肉不香?”

    杨川喝着热腾腾的羊汤,正在观察鬣狗们进食,神情专注,在雪夜火光的掩映下,他的两只眼睛清澈、干净而明亮,一脸的人畜无害。

    三只雪豹、六只金雕都挤在他身边,闷声不响的吃着清炖羊肉,看上去甚为优雅。

    对那群陷入疯狂的鬣狗,它们不屑一顾。

    “你看啊,鬣狗想吃我们的牛羊,甚至,这种畜生在饿极了还会吃人,那就不能惯着它们。”

    “对待亲人和朋友,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敌人,要如秋风扫落叶般残酷无情……”

    杨川难得一见的说了很多话,主要是排解他心中的恐惧和恶念,近百只鬣狗疯狂撕咬、吠叫,即便是在中毒的情况下,却依然令人心惊肉跳。

    这个世界太可怕了!

    他慢慢站起身来,望着茫茫雪夜,使劲搓几下脸颊,突然笑道:“堂邑父大叔,匈奴人如何过冬的?”

    “转移到冬窝子,窝上一整个冬天就行了。”堂邑父道。

    冬窝子……

    杨川其实也想寻个冬窝子,度过这个难熬的寒冬再说,可是,一想到早一日找见张骞的妻子,就能早一日回到大汉帝国,他就有些莫名的冲动。

    “堂邑父大叔,从明天开始,咱们沿着这一条线路一直走就行了。”

    他从怀中拿出一张羊皮地图摊开,指着一条通往河西走廊的路:“咱们沿着祁连山北麓一直往东走,过了马鬃山、胭脂山一带,就转而向北走。

    既然她们都不在龙城,咱就直接去漠北。”

    堂邑父瞪大眼睛,有些担心的说道:“这条路上全是匈奴人……”

    “没有匈奴人,咱们的补给怎么办?”杨川笑了笑,给堂邑父盛了一碗滚热的羊肉汤,“一路上人吃牛嚼的,食物、饲料、清水和盐巴都需要及时补充才行啊。

    大叔你放心,这方面我有经验……”

    ……

    堂邑父的担心不无道理。

    匈奴人是一个十分松散的部落联盟,表面看上去好像一盘散沙,一个部落与另一个部落之间还会爆发矛盾冲突,甚至刀兵相见、不死不休。

    而实际上,在军臣单于的统治下,彼此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可以说并不比汉帝国的‘户籍联保’制度差,往往一个地方出现风吹草动,周边好几个部落的骑兵便会应声而至,否则,也不会成为北方草原上的霸主。

    但他却不知道,对于河西走廊、河套平原、漠北之地,杨川实际上才是这座天下的‘活地图’,比任何一个人都熟悉。

    当年,他跟随勘探队东奔西走,不敢说走遍全球,但至少走遍了亚非拉。

    此外,之所以如此大摇大摆的一路东行,杨川也有自己的考量:‘与其如此偷偷摸摸、东躲西藏,还不如坦然以对,相机行事。’

    老祖宗留下了很多智慧,其中,‘相机行事’这个词就很有意思,考量的是一个人的实力、应变和智慧。

    一句话,杨川赌的是人性。

    只要是人,无论是汉人、匈奴人、羌人,都有自身的诉求,比如粮食、人口、牲畜、盐巴、名声、黄金、爵位、权势等等,不一而足。

    有了诉求,便会有漏洞。

    这些话不能说出来,而且就算说给堂邑父,这个固执的匈奴人估计也不会明白,那还不如直接付诸行动:先进河西走廊!

    很快的,堂邑父所担忧的事情出现了。

    一路向东行走不到十天时间,他们就遭遇了匈奴人的骑兵。

    足足有一个百人队,他们远远望见雪原上缓缓移动的野牛群,以及裹挟在野牛中间的那一顶大帐篷,便兜了一个圈子,向这边包围过来。

    蹄声隆隆,寒风猎猎。

    堂邑父的脸色很难看,厚厚的嘴唇都快被咬出血泡了:“公子,匈奴人骑兵,是浑邪王的手下。”

    杨川掀开帘子向外张望着,打一声呼哨,让六只金雕落在帐篷顶上,并让豹姐出去,十分冷淡的蹲在车辕上。

    “堂邑父大叔,你要摆出匈奴贵人的姿态,骄傲的呵斥那些骑兵,传令让他们送来足够的粮食、美酒、清水和牛羊,并让他们派一队骑兵护送我们去见浑邪王。”

    “公子,咱们……”

    “堂邑父大叔记住,你是草原王庭的贵人,专程迎接并护送大雪山的使者下山,教你们匈奴人的王如何吃饭。”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