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就是中兴之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3章 争吵
    又过几日,朝会之时。

    朱由检原本走了流程,令人“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便打算去文渊阁或者东暖阁,继续和阁老大臣们开小会。

    在朝堂之上,百官面前说事情,哪怕都火烧眉毛了,也阻止不了这群文官们打嘴仗。

    而文官们一张嘴,别说解决问题,不再次陷入互相攻击党争的境况,就很好了。

    结果却是有一官员忽然出列跪下,“臣弹劾陕西司赈灾使薛国观,纵容不法,残害百姓,夺人资产,欺凌弱小!”

    朱由检面无表情道,“弹章朕没有批复,你们就把这事拿到朝堂上来说了,是在逼朕给你们一个答复吗?”

    那人俯首哽咽道,“此非臣欺君逼上,而是陕西百姓多受薛国观凌辱,其心极愤,其意难平,臣为大明朝做事,自然为江山社稷出言,以扶天地正气!”

    “薛国观是朕派去陕西总揽赈灾安民一事的,难道他就不是扶天地正气了?”

    那人仍旧抽泣道,“陛下一片爱民之心,人神共知。”

    “奈何薛国观窃以陛下之公心,全自身之私心,荼毒陕西,群僚为之动荡,乡民为之驱使,此诚非赈济之道!”

    “臣附议!”

    随后,也有几个大臣站了出来,一并跪下,请求天子处置薛国观,以正视听,并且拿出了一份血书,说是陕西士民共同倾心头血所成,为得就是证明薛国观之暴虐。

    “臣弹劾薛国观为求功绩,逼死三原县县令之事!”

    随即,又有一人站了出来,义正言辞的说道,“其子已经入京,正跪在大明门前,代陕西父老,并家中老小,请陛下圣裁!”

    薛国观和孙传庭到底是慢了一步,没能把人成功拦住。

    不过薛国观那边也想的很清楚——

    老子这回干的是正派,凭什么要害怕的阻拦人上京,把自己弄成跟反派小丑似的?

    只要天子意志坚定,他后续把真相报告送上,那群人能拿自己怎么办?

    现在薛国观出门,内里都贴了锁子甲,让心腹贴身保护,连暗杀都不怕了!

    但京城朝堂之上,以及正在大明门前不断哭喊,力求把事情扩大宣扬出去的三原县县令之子,愣是共同演出了一场群情激愤之景,

    仿佛薛国观才是导致陕西灾难的主要原因。

    “好好好!”

    朱由检又是一阵冷笑,“既然你们都这么说,朕就去考虑考虑!”

    说罢,他直接站起身,拂袖而去。

    而就在天子离去之时,朝堂上的群僚还未松口气,暗中庆幸自己“团结的力量”,逼退了天子,就被当日值班的御史和负责守卫奉天殿一应周围的值日将军围住。

    “陛下有令,在他没有想好如何处置薛国观之前,除内阁可去文渊阁理政外,还请其他大人先在奉天殿这边留一留。”

    “这怎么可以!”

    这不是在强囚百官吗!

    那带头跪下的文官当即震怒,然后就想拉素来持正中立的首辅李标出来为自己说话。

    但李标早就在内阁议事会上,知道了陕西灾情之严重。

    而且天子也让翰林院那边,摘录了历朝历代以来因天灾而引发的暴乱事例,以及举“白水王二”例,告诉了内阁一旦陕西再发民乱,平叛起来所要花费的巨额钱财。

    不管是事例还是钱数,都是五张纸都难以写完的。

    李标等阁老看了,不论心中如何想法,也得承认薛国观对着当地士绅这么一顿乱打,对朝廷来说,才是最省钱的法子。

    至于把士绅们的钱给拿走赈灾,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私有财产遭到了侵犯?

    那就很抱歉了,

    朝廷大事在前,

    真的只能苦一苦你们了!

    所以李标在听到传话后,便带领阁臣直接走向文渊阁,都懒得理会这群乱叫的家伙。

    “钱阁老、韩阁老……”

    你们二位说句话啊!

    李标等人难以为东林士绅们转身,但你们两个可都是东林党啊!

    你们的屁股要坐在我们这边的啊!

    有些官员意识到情况有点不对,想要去喊钱龙锡和韩爌。

    但韩爌走的很快,几乎要赶上李标了。

    钱龙锡虽然脚步迟疑了些,但也未曾停下。

    在勇卫营和锦衣卫的联手把持下,奉天殿这边也的确一派肃然,没有人也敢闹事,也没有人敢乱走。

    而随着时间流逝,日头高升,阳光逐渐爆裂起来。

    此时正值暑热之时,而大明朝的朝会大多是“御门听政”,也就是皇帝端坐在奉天殿前金台之上,群臣文武则是排列在殿前广场之中。

    今日没有风雨,朱由检自然也没有下令,把人放到大殿里面的。

    所以早朝的时间一过,天彻底大亮后,官员们都被明晃晃的太阳照着。

    今年也不知道怎么一回事,气温显得有些过分炎热,哪怕大家身上都穿着官服广袖,也没办法逃过烈日炙烤,浑身发烫起来。

    更重要的是,

    被太阳烤还则罢了,他们还饿啊!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