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最强藩王造反,老朱喜当太上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0章 视察国子监!
    朱权怀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小宝宝,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

    他看着怀中粉雕玉琢的孩子,骄傲的说道:“哈哈,真没想到,朕略施小计,想出让儿子出马这一招,就把父皇的心意给改变了。朕这脑子,当真是聪慧过人,想出如此绝妙的法子。”

    朱权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晃着怀中的孩子,眼中满是自豪。

    闻言,张玥不禁轻笑一声,眼神中带着娇嗔,轻声说道:“陛下,孩子才多大啊,您就让他出面,幸亏他聪明伶俐……”

    张玥的声音温柔婉转,带着浓浓的爱意。

    朱权听了张玥的话,微微一怔,随即大笑起来,脸上的得意更甚:“你说得有几分道理,但这是朕的种,他聪明那也是遗传朕的。”

    朱元璋在对待各地藩王的态度上,终于出现了转变。

    以朱元璋的意思,若是突然下令调动各地藩王,定然会引起骚乱,所以倒不如让各地藩王进京,朱权逐一说服他们。

    对于这样的结果,朱权摆摆手,表示毫无难度。

    下午无事,朱权便去了国子监。

    国子监主要由解缙负责,解缙这个家伙吧,虽然学富五车,通晓大义,但是就是不能让他做官,不能让他治理地方。

    他只要当官,一定会搞出一些幺蛾子。

    善于治学者,不善于治世。

    朱权忽然要去国子监,众人都有些惊讶,但还是跟着朱权一同前往。

    走在路上,解缙一边引领着朱权往内走去,一边说道:“陛下,自您提出增设新学科的旨意后,国子监上下无不全力以赴,日夜筹备。”

    朱权微微颔首,目光深邃,文化不能再局限于八股文这一隅之地,八股文对统治百姓有用,但是对于科技发展毫无用处,甚至是极大的阻碍。

    社会要发展,大明要进步。

    必须从思想、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有所突破,让大明学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解缙恭敬地说道:“如今,国子监已规划好了各个新学科的课程。数学教授算术、几何;天文则研究星象、历法;工理学科会涉及器械制造、建筑营造,除此之外还有农学、医理、杂学等。”

    朱权听着解缙的介绍,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之色,但随即又问道:“朕问你,如何招募合适的老师?”

    解缙连忙回道:“陛下,臣派人前往各地,寻找那些学识渊博之人。如今一共有四百多名老师,不乏有精于数算,历法的工匠、技师,甚至还有十几个道人和僧人,平时研究占卜和炼丹。”

    朱权点了点头,思索片刻后问道:“那八股文呢?如今八股文的教学有何改变?”

    解缙回道:“陛下,以后科举考试,不再局限于四书五经的刻板阐释。鼓励学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论述,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就叫做……”

    见状,朱权直接说道:“就叫做议论文吧!”

    “是,陛下!”

    “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解缙一愣,迟疑道:“如今推行时间尚缓,许多学子认为,这些这些新学科都是旁门左道,学了也没什么用,还影响他们以后的发展。”

    朱权闻言,眼神一凛,冷哼一声道:“迂腐之见!”

    朱权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四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短短两年时间,国子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个学府面积扩充了一倍还多,新增的大多是工学、理学方面的教堂,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处处都洋溢着蓬勃的生机。

    这里不再仅仅是勋贵子弟的专属求学之地。

    同时广纳天下英才,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汇聚于此,他们在各地皆有名声,是经过各地官府选拔后,才进入了这国子监。

    此时正值午后,朱权不经意间瞥向一旁的树荫下,只见几个年轻的士子正围坐在一起,神情激昂,激烈地辩论着知识。

    讨论到激烈的时候,几个人面红耳赤,差点吵起来。

    朱权稍微听了几句,大多是关于新政的内容。

    风声雨声读书时,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倒是挺好。

    朱权一行人经过这里,总是能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他们好奇的打量着朱权。

    不过也有人露出惊愕之色,仔细端详了朱权的容貌,又瞧了瞧一旁神色恭敬的解缙,顿时明白过来眼前便是当今圣上。

    这些人急忙过来行礼,不过还未等他们跪下,朱权便摆摆手,让他们起身。

    很显然,朱权不想暴露身份。

    逛了一会儿,朱权转头看向解缙,开口问道:“这国子监中工学在什么位置?朕想去看看。”

    如今,大明整体呈现出轻视工学的迹象,朱权想实地看看,自从自己下令,解缙有没有好好落实到位!

    解缙连忙道:“陛下,工学所在之处就在前方不远处,臣这便为您带路。”

    说罢,解缙在前引路,朱权迈步跟了上去。

    一行人沿着曲折的回廊前行,不多时便抵达了一处院落。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