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在八仙,从画皮鬼开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6章 比跟脚,我乃老君门徒!东海龙女为天庭七品正神
    第126章 比跟脚,我乃老君门徒!东海龙女为天庭七品正神

    忙说这庞府长与蒲典农等众人出了府衙,就见蒲瓒领一临风玉树,昳貌濯尘的道人,来此衙中。

    不由得,众人急忙上前,与韩湘子行礼问好:

    “我等恭迎仙师来此阳亭府!”

    “诸位,不必与贫道客气。”

    闻言,韩湘子摆了摆手,和煦一笑。

    “爹,庞伯父,这位是终南山的韩仙师。”

    此时,蒲瓒上前,为大家介绍韩湘子。

    “如今阳亭大旱,韩仙师能来相助,本官身为阳亭府长,在这里替一府百姓,先行谢过仙师了。”

    “若真能求得雨来,愿举府以明珠玉珍相赠,以谢大恩。”

    庞府长忽得面色一肃,对韩湘子长身一拜。

    “切勿这么说,我辈修道之人,仗义善举,可不是为了黄白之物。”

    韩湘子摇了摇头,一脸正色。

    众人见状,不由得对韩湘子生出了几丝敬重。

    “韩仙师,我等还是入堂相商。”

    蒲典农开口,邀请韩湘子入府衙。

    “那就请诸位带路。”

    韩湘子微微一笑。

    于是乎。

    一干人等,便往府衙大堂去了。

    等依次落座之后,庞府长直接开门见山问道:

    “不知韩仙师,要几时求雨?”

    “可需要牛羊宰祭否?”

    “贫道明日会施法下一场小雨,三日之后,会求来大雨,还望这几日庞府长能在城中设一香案坛桌。”韩湘子说道。

    那正懿真人说的不错,若是弄场小雨,道门里有担山腾云就行。

    但如今阳亭之旱,可不是几场小雨能解决的。

    要的乃是瓢泼大雨!

    如此雨量,还得与雷部烧份文书,再下了文檄才行。

    听到无需牛羊宰祭,庞府长等人松了一口气。

    得知只要准备一香案坛桌时,他一口应下:

    “不成问题。”

    “庞府长,贫道来时,听蒲居士说,当地有桑姑庙颇为灵验,百年前曾显圣过,当地更有县志记载,不知可方便借阅?”

    此事定下后,韩湘子忽得神色一动,又与庞府长提了一个要求。

    “自然方便,这阳亭府下辖五县之志,目前皆在衙内。”

    庞府长一笑,接着对一旁的蒲瓒吩咐道:

    “蒲公子,快领韩仙师去看一看。”

    “是,庞伯父。”

    蒲瓒应道。

    说完,他就领着韩湘子走出大堂,往府衙一偏屋去了。

    待二人走后,庞府长回过神来,看向在场之人,命令道:

    “明日韩仙师既要求雨,尔等就先返回各县,不管能否求得雨来,皆让百姓做好准备。”

    “是,府长!”

    众官员闻言,纷纷响应。

    “蒲典农,令公子与韩仙师交好,他下榻阳亭一事,就交予你去办了。”那庞府长又转过身来,又与蒲倡蒲典农嘱托了句。

    “庞府长,放心。下官一定办好此事!”

    蒲典农领命,沉声道。

    ……

    阳亭府衙,一间屋室里。

    那蒲瓒望着这一架架堆砌整齐,却又染了些许灰尘的书册,说道:

    “韩仙师,这就是阳亭府的县志了。近些时日,由于忙于抗旱,便疏忽了打扫。”

    “仙师先坐在一旁,容小生把百载之前的各县县志拿来。”

    闻言,韩湘子笑了笑,他倒也能理解。

    今日他虽说是初来乍到,但看那阳亭府一应官员,倒鲜少有中饱私囊,贪污受贿之流。

    想来,此郡治理不错。

    只可惜,恰逢大灾之年,难见一城繁盛之貌。

    不一会儿,蒲瓒就捧来一摞县志,放到了伏桌前:

    “韩仙师,百年前阳亭府各县县志皆在这里了。”

    “很好,蒲居士先下去吧。”

    韩湘子微微点头道。

    说完,就顺手拿出一本,细细翻阅起来。

    这蒲瓒倒是心思细腻,书册拿来之前还擦了擦灰尘。

    蒲瓒不敢叨扰韩湘子,便退出了这间屋子。

    韩湘子如今已有人花一境,还习了凝神这一丹术,为此他头脑清明。

    看其书来,可一目十行,有过目不忘不忘的本事。

    更为重要的是,还能一心两用!

    他一边翻阅各县县志,一边思索那桑姑来历。

    忽得,在看到阳莱县的县志时,他目光一顿:

    “辛丑岁,阳莱大旱,是冬及次年夏,赤地百里,禾苗焚稿,颗粒乏登,米价腾涌,日甚一日,而贫民遂有乏食之惨矣:蔬糠既竭,继以草木,面麻根、蕨根、棕梧、批把诸树皮掘剥殆尽……”

    “登高四望,比户萧条,炊烟断缕,鸡犬绝声,成人相残食,馑殍不下数万。”

    这是当年有关阳莱县对旱灾的记载。

    韩湘子看得有些触目惊心。

    除此之外,阴平县也有:

    “饥黎鬻妻卖子流离死亡者多,其苦不堪言状,掘现音白泥以充饥,不数日间,泥性发胀,腹破肠摧,同归于尽。”

    “县搜财宝沉江,牛羊以祭,奈沱江水神不理,累至半载,灾民已逾十万。”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