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章 你只管打仗,办法由我来想
    等到张绣想起大桥的时候,离开皖城已经有一段距离,用不了多久就能够渡江东行。

    他想了想便把王虎叫了过来,让他回皖城一趟。

    毕竟是自己答应别人的事情没有做到,专程接人固然没有必要,派人带个口信还是可以的。

    看到王虎离开,太史慈便问道:“张将军,你先前与孙策多次交手,战果如何?”

    因为之前在跟甘宁比试的时候听甘宁几乎把张绣吹到了天上,太史慈难免有些好奇。

    以及不服。

    毕竟他跟孙策正面做过一场,双方不分胜负。

    张绣还没有回答,甘宁就抢着说道:“我主自出道以来,从无败绩,区区孙策,何足挂齿?”

    “哦?”太史慈听到甘宁这么说,不禁一愣,“此话当真?”

    “那还有假?”

    甘宁兴致勃勃地就给太史慈科普起了张绣的光辉战绩。

    宛城之战,以一敌二生擒盲夏侯和短乐进,单骑喝退十万大军。

    江夏之战,作为援军固守西陵,打得孙策寸功未进。

    下雉之战,看破程普计谋,过城不入,大破伏军骑兵。

    蕲春之战,失却先机却愣是靠着临场发挥扭转局势,反败为胜。

    还有舒城之战、皖城之战、居巢之战……

    这一桩桩、一件件数过来,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

    北地枭雄,乱世不败。

    太史慈固然是听得半信半疑,张绣自己也是有些汗颜。

    结果是不假,就是过程有些夸张。

    毕竟按甘宁这说法,他差不多都能枪挑吕布了。

    太史慈听到之后也是跃跃欲试,恨不得能跟张绣打上一场。

    只不过张绣是专程来江东帮他的,约战这种话他哪怕是再粗线条也不不好意思说出口。

    就这样,在甘宁的吹捧和太史慈的狐疑中,张绣率军东渡,抵达了太史慈的临时大本营——泾县。

    因为张绣的身份和实力,太史慈二话不说就主动交出了指挥权。

    不过当看到那所谓的二千精壮时,张绣。

    虽然早就从太史慈口中知道这些大都是山越人,也算提前有了心理准备。

    但当他看到这些人连最基本的军中命令都没有办法执行的时候,张绣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大概这就是太史慈被孙策打败以后投降的原因吧?”

    看着这一幕乱糟糟的画面,张绣如是想到。

    “张将军,这一仗怎么打?”

    看着太史慈摩拳擦掌的模样,张绣暗暗摇头,打算给他上一课:

    “孙策现在到了哪里,你知道吗?”

    太史慈听张绣问起,招来一名小兵问了两句,面露凝重之色。

    过了片刻,这才回答道,“孙策已经平定宣城以东一带,惟泾县以西有六县尚未平服,想必不日即将来攻泾县。”

    听到太史慈语气沉重,张绣就猜到了他的想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张绣也不点破,而是直接说起眼前的战斗,“如果你现在去对付孙策,一丁点胜算都没有。”

    “我……”

    太史慈正要反驳,张绣却伸手制止了他,徐徐说道:

    “第一,你不了解自己。

    你招的这些人大半是山野居民,虽然看着身体素质不错,但不懂纪律。打顺风仗还行,逆风仗肯定崩盘。”

    张绣目光炯炯地盯着太史慈,继续说道:

    “第二,你不了解孙策。

    你说孙策要攻泾县,实际上,他现在已经攻破陵阳,号称泾县大帅的祖郎已经投降。

    最迟到明天,他就会引兵来攻泾县。”

    “孙策已经攻下陵阳,祖郎也投降了?”

    太史慈大吃一惊,“张将军何以得知?”

    张绣笑了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不是刚刚才说过吗?

    你以为这段时间我都在干什么?”

    难道不是在封闭式演训吗?

    太史慈本想这么说。

    只是话还没有出口就知道肯定不对。

    明明他才是刚刚跟孙策交完手的人,但张绣对孙策的了解却比他更清楚。

    要知道陵阳位于泾县西南,孙策不先打泾县而是先打陵阳,摆明了就是要断他的退路,不让他有再逃到豫章的机会。

    在张绣的提示下,太史慈尝试着想象孙策携大胜之势包围泾县,自己带领这些山越人与之一战的情形。

    还真是一点胜算都没有……

    想到这里,太史慈不再犹豫,当即对着张绣拜下:“请张将军赐教!”

    看到太史慈直到这时这才算服气,张绣一把拉起他,拍着他的手背笑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子义,这一仗你想羸吗?”

    “想!”

    虽然感觉这是废话,但太史慈毫不犹豫地回答了。

    张将军义薄云天,他都已经做到了这种程度,自己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看到太史慈已经被带入到了自己的节奏,张绣也笑了。

    之前在庐江的那段时间他的确是没有只顾着演训,但也没像太史慈想象的那样把全部心思都放到江东去。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