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之旁支贵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八章 圣上……惜汝之才,汝当时刻自勉啊…
    “秦大人,恭喜恭喜啊……”

    户部衙门外,听到此话秦业与贾政顿时止住了脚步,秦业皱了皱眉头,心中正疑惑间,便见其中一名同僚,已经走上前来,抱拳笑道:“秦大人……大喜啊!”

    “这……”

    秦业闻言,与贾政对视了一眼,两人均是满脸疑惑之色。

    心想:报纸一事,已经过去这么久,还有什么值得恭喜的?

    “何大人,敢问何以为喜?”

    秦业犹豫了一下,笑着抱拳询了起来。

    听闻此言,那几名同僚对视了一眼,惊异的说道:“秦大人莫非不知?令婿御书房奏问,高升从五品翰林院学士之事?”

    什么?

    秦业顿时一惊,呆愣在了原处。

    一旁的贾政此时也是满脸惊色,从五品翰林院学士?

    璘哥儿?这就从五品了?不是才升过官不久……

    “秦兄,恭喜恭喜啊!”

    贾政反应过来,连忙抱拳贺喜道。

    秦业听闻此言,顿时满脸喜色,又有些不确定的那人道:“此事当真?何大人从何处听闻?”

    贾璘才入翰林院不到一年,如今却是接连两次,一跃三级的,这等升官的速度,是他们熬了大半辈子,才混上五品郎中职位的人,难以想象的。

    更何况,贾璘所在翰林院,乃是储才养望之地。

    其实际权利与地位,远非他们这种闲散官可比的……

    那几名同僚闻言,笑了笑,出声解释道:“秦大人,有所不知,今日翰林院内传出消息来,圣上为河南赈灾银筹备一事,召集了翰林院诸位学士,于御书房内问策……”

    说罢,他还饶有深意的看了一眼秦业。

    圣上召集翰林院问策,实属无奈之举,听传言说,几位阁老的对策圣上并不能解决问题,圣上因此才召见了翰林院的人……

    “何大人……”

    秦业见他卖关子,顿时满脸着急,追问起来。

    一旁的贾政,此时也是如此,满脸期待之色,若是贾璘当真升了从五品翰林院学士,那在翰林院里,也是能够排的上号了。

    这相当于贾家在文官体系内,有人即将踏入决策层。他又如何不激动?

    那名官员闻言,连忙笑着说道:“听说小贾大人,殿前奏对,拔得头筹,献策于当今,获几位阁老肯定……如今圣上下旨,升其为翰林院侍读学士,此事刚从户部传来,是否为真,秦大人托人去问问令婿便知……”

    “这……多谢何大人告知!”

    秦业闻言,回过神来,满脸喜色的抱拳感激道。

    贾政在旁,此刻也是难掩激动之色,两人震惊的同时,对面那几位同僚见状,也是纷纷小声交谈,出言感叹!

    毕竟秦业这般年龄,想要向上爬倒是不大可能了。

    但是架不住人家运气好啊,找了个新科探花做女婿,关键这个新科探花,听说还有阁老做后台……

    这想不让人羡慕都难!

    “贾大人……恭喜恭喜啊,”

    这时,旁边几人也反应过来,想到贾政与贾璘同为一族,也向他道喜起来。

    “多谢……”

    贾政闻言,顿时满脸喜色,心中已经按耐不住,要将这消息报回家去了。

    毕竟贾璘才升了官不久,如今又再升一级,这一年之内,官升三级,乃家族大兴之兆啊。

    ……

    户部。

    贾璘原本准备回家,却被林如海和齐冲二人派人请了过来。

    瞧着眼前两人准备好国债卷名册,看到自己那一栏上竟然标着二十万两份额。

    贾璘不由得哭笑不得。

    “林大人……这发行国债,原本就是自愿购买,户部制定这名册……只怕起不到什么作用吧!”

    林如海与齐冲二人对视了一眼,眼中皆是无奈之色。

    他们又如何不知道,这名册起不到什么作用。

    只是事情紧急,月底之前赈灾银子便要凑齐,这国债卷,若是卖不出去?到时候又如何办?

    做这个不过是个预案罢了。

    “贾小子,此事是你惹出来,这次寻你过来,是要商议如何将发行这国债……”

    齐冲抚须笑呵呵的说道。

    他以为贾璘看到林如海标注的二十万份额,心中不喜。却不知道二十万两,对于贾璘来说,完全不是什么问题。

    以如今商行的盈利速度,之前投入的那些银子,过不了多久就能全部挣回来,更何况挣钱手段他还有不少,国债卷买了相当于投资了……

    “你先前所言,发行国债卷,的确是良策,但是具体如何发行,利率几何,何以让众人皆知,这都是不小的问题……”

    林如海此时忽然抬头看了贾璘一眼,皱着眉头说道。

    他是户部左侍郎,隆庆帝又让他从旁协助此事,他自然不能不管。

    这……

    听到这话,贾璘愣了一下。

    这些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他提出之前就已经有了思路。国债卷的利率,不能太高,但也不能太低,关键突出一个稳定。

    至于如何让众人知道,他手里的报纸,如今自然能派上宣传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