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之旁支贵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五章 若不是已经成婚,或可为玉儿之良配!
    “爱卿这几日在京中好好休息,朕派两名御医为你调养一番身子……”

    隆庆帝眼眶微红的打量着林如海,如果说眼下朝廷之中,他能够完全信任的臣子之中,林如海可以排进前三。这是他真正的肱股之臣。

    虽然此前林如海来信说,他的病已经被西洋番医给治好了。

    但此时,见着林如海这般瘦弱的样子,隆庆帝也是心中有些不忍。

    “臣谢圣上隆恩,只是眼下大乾灾情四起,圣上都未曾休息,臣如何能安心坐下休息?”

    林如海闻言,拱了拱手,坚定的说道。

    他从扬州到神京的路上,了解了不少神京城内的情况。知道朝廷这几年来,灾情不断,就连隆庆帝也是殚精竭虑,从未有过一刻休息。

    天子况且如此,他们这些臣子,岂能置身事外?

    这……

    听到林如海的话,隆庆帝微微一愣,脸上却是闪过一丝感动之色。

    林如海到底还是忠心耿耿,时刻为朝廷咋考虑。

    想到这,隆庆帝不由得深吸了口气,示意林如海坐下,询问了一番他的身体情况。

    得知林如海无恙后,隆庆帝这才稍微放下心来。

    “爱卿久居南方,不知江南如今是何情况?可否与朕说说?”

    隆庆帝看了一眼林如海,沉声问道。

    林如海在扬州经营多年,又任两淮盐政,对于江南的情况,应该比其他人更为了解。他如今意图推行变革,自然要方方面面的去考虑。

    “臣……不知圣上问的是哪一方面?”

    林如海闻言微微一愣,心中正有些诧异,便听隆庆帝沉声说道:“江南百姓的情况……朕知你素来忠义,朕想要听一听真话!”

    真话?

    听到隆庆帝这般沉重的话语,林如海眼神闪烁一番。

    天子问起江南之事……他此次自江南北上,特意没有坐船,走的便是官道。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可谓是‘精彩至极’

    “林爱卿有何顾虑?不妨直言!”

    隆庆帝见状,眉头微微一皱,出声问道。

    见状,林如海暗叹了一声,出声说道;“江南与神京相隔千里,臣自此走的是陆路,沿途所见,百姓皆食不果腹,乡绅官吏欺百姓,加之连年灾情,百姓难以为生,臣恳请圣上,为大乾社稷计,加大赈灾钱粮,整顿吏治……”

    既然天子要听真话,他自然要实话实说,否则便对不起沿途的百姓……

    这一路上,他可谓是真正的见识到了,天高皇帝远,地方乡绅豪强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情景……

    “这……当真如此?”

    隆庆帝瞳孔巨震,绣衣卫监察百官,在全国各地虽有分号。

    但更多的是对高级官员的监督,至于底层官吏,谁管的了那么多?特别是灾情年间,吏治更是难以监察。若真如林如海所言。

    变革之事岂不是势在必行了?否则这般下去,大乾江山岂不是危矣?

    想到这,隆庆帝看了一眼面露担忧之色的林如海,沉思了一番,随即从御案之上,将一份折子抽出,递给了旁边的戴荃。

    戴荃见状连忙躬身接过,随后递给了林如海。

    “林爱卿才华横溢,可否替朕看看,此变革之法,是否可行?”

    贾璘提出的摊丁入亩之策,他本来是让内阁众臣去商议如何执行的,可没想到的是,以杨天奇为首的众人,直接与齐冲对峙了起来。

    两方朝臣直接陷入了争议之中,他便是天子也不好独断专权,但眼下林如海的一席话,却是让他心中有了一丝紧迫之色。

    林如海老持稳重,不会胡乱言语,若江南的土地兼并,吏治混乱到了这等地步,若再不作出改变,恐怕当真会出大事……

    这……

    林如海双手接过戴权递过来的折子,只是阅览了一番后,顿时脸色一变。

    随重新逐字逐句的看了一边,捧着折子的手微微轻颤,声音颤抖道:“圣上……此策……敢问此策乃何人所献?”

    这份变革之法到底是内阁之中哪位阁臣的提议?

    还是说大乾又出了一位国士之才?竟有这等精妙绝伦的构思……

    “哦?林爱卿也以为此策可行?”

    隆庆帝见林如海面露激动,顿时一喜,连忙问道。

    林如海乃探花出身,又经扬州盐务的历练,如今早已老持稳重,不在内阁阁臣之下。

    若是连他也任何这份变革之策,那更是坚定了他想要推行此策的想法了。

    “是……”

    林如海闻言,深吸了口气,压住心中的激动,颤声道:“此策构思绝妙,竟能集多重考虑于一身,将所有税法归于一处,大大的节省了朝廷的人力物力,且让少地少缴税,多地者多缴税,简直妙计高明,不知是哪位提出这等天才的构思?”

    天才?

    隆庆帝微微一愣,随即轻笑起来,若说天才,贾璘能以十六岁之龄,考上探花。比林如海当年还要年轻。可见其的确是不可多得人才。

    称呼一声天纵之才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