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科举文中带领家族创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章 琉璃窗
    王二公子也开口说道:“东阳哥,既然爷爷奶奶他们来了,不如明天请他们到我这儿吃顿饭吧。”

    林东阳想了想,说道:“那可太好了,二公子。不过过几天吧,让他们先在我那边熟悉熟悉。等过几天我来安排,你看怎么样?”王二公子点头同意。

    孙大儒不由得笑着说道:“东阳啊,你是真不客气呀!”林东阳厚着脸皮回答:“唉,都是好朋友,有啥假客气的?”众人闻言,不由得哈哈笑了起来。

    接着,林东阳望向刘护卫,说道:“我还有一件不客气的事,请刘护卫帮忙啊。”刘护卫豪爽地回答:“有什么事你说吧,就你这厚脸皮,我怎么也得帮啊?”

    林东阳嘿嘿一笑,说道:“这冬天也不知道有没有摔死的牛,要是那一两年的牛就是最好的了。”

    刘护卫一听,脸一板,说道:“你这个忙,可真是要人命啊。去去去,哪有时间帮你这样的忙?”林东阳嘿嘿笑着也不多说,只是招呼众人吃吃喝喝。

    大家高高兴兴地吃完饭,林东阳又让厨房拿来各种罐头作为饭后甜点。

    至于王二公子,则每样都尝了一点,最后还喝了一碗山楂罐头。这是林东阳特意要求的,基本上他每次饭后都要吃一碗山楂罐头。

    王二公子的食欲越来越好,现在每次吃饭都有大夫坐在旁边盯着,生怕他吃得过多。以前是怕他吃得少,现在则是怕他吃得多。

    林东阳心想:哎,钞能力就是好啊!而且从进入11月份开始,他已经禁止王二公子出门,更是几个房间轮流住。

    基本上一个房间待半天就换到另一个房间,那个房间就要通风换气。并且他还准备了自流水,这是他和几个能工巧匠一起研究的。里面装了多个小水车,建在一个敞口的水缸上,通过这个装置让水来回搬运,为屋子里增添了不少湿度。此外,每间房屋上都开了三、四个天窗,安装了大片的琉璃,让光线直接照射进来。

    这样的环境对王二公子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他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下,王二公子的身体会越来越好。

    在现代社会,玻璃窗作为建筑的基本元素之一,已经变得极为普及且价格低廉,几乎家家户户都能轻松使用。然而,当我们回溯历史,想象没有玻璃窗的古代生活,或许会感到难以置信。

    在古代,玻璃这种材料还未被广泛应用,即便存在,其价格之高也令普通人家望而却步。因此,大户人家往往只能采用宣纸、丝绸或薄布料等作为窗户的覆盖材料,以增加室内的光线。

    这些材料虽然具有一定的透光性,但与现代的玻璃相比,其透明度远远不够,只能营造出一种柔和而朦胧的光线氛围。

    在白天,阳光透过这些半透明的材料进入室内,形成温暖而不太刺眼的自然光,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

    然而,到了夜晚或阴雨天,室内的光线就会变得昏暗,需要依赖油灯或蜡烛来补充照明。

    但对于一般的家庭甚至穷人来说,连油灯或蜡烛都是奢侈的,他们只能用黑漆漆的油布将窗户贴上,仅仅依靠开窗时透进的一点光线来照明。一旦窗户关上,屋内便是一片漆黑。

    在寒冷的冬天,穷人更是只能依靠睡觉来度过漫长的寒夜。由于棉衣也是稀缺资源,往往只有大人能拥有,以应对外出干活的寒冷。而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则只能躺在炕上,围着被子取暖,以免被冻死。

    直到新中国的成立,老百姓的生活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在以前连地主家都用不上的奢侈品,如玻璃窗,如今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林东阳作为富一代的儿子,在真正体验过古代生活后,才深刻理解了新中国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他感慨万分,终于理解了父亲为何总是心怀感激,时常表达对新中国和社会主义的敬意。

    在古代,王公子屋顶上的大块琉璃天窗无疑是一种奢华的象征,这样的配置绝非一般富贵人家所能企及。林东阳作为见证者,深知这一点,他甚至在赵举人和余老爷家都未曾见过如此壮观的景象。

    当初,林东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在屋顶上开几个天窗,并用大块琉璃来镶嵌。

    这个提议让孙云亭都感到惊讶,因为他同样没有见过这样的设计。为了将这个想法变为现实,他们找来了能工巧匠,林东阳更是亲自上阵,形容了他心目中的天窗样式。

    在挑选琉璃的过程中,林东阳展现出了他的独到眼光。他选择了透光度最好的钠钙玻璃,这种玻璃不仅硬度高、透明度好,而且更加耐用。

    古代的能工巧匠,不愧是能工巧匠,这些工匠们终于成功地烧制出了大块琉璃,要对琉璃进行了提纯去杂质,让他的颜色更接近现代的玻璃状态,并发现了这种琉璃的诸多优点。

    其实说是大块玻璃窗,也不过是两张a4纸那么大,毕竟王公子这个房子建的着急,因为以前做的琉璃都以饰品或琉璃瓦为主,没有做过平板样式的,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