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宋朝教王安石变法太超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2章 辽道宗彰显兵威
    他们都是将门之女。

    虽然养尊处优多年,但割两把麦子,也是没觉得有多累;反倒觉得很健身。

    杨世鹏身边,两位夫人,4位长公主女友,还有杨家一些堂姐堂妹,纷纷围在自己身边。

    杨世鹏在现代也经常干农活。

    习惯那种秋收的感觉。

    拿着镰刀埋着头一阵猛割。

    “嘿嘿,夫君这是比割韭菜都还有热情!”

    王小娇在旁边看着好笑。

    “确实很不可思议!”

    苏小妹也是万分感慨,“夫君小小年纪身居高位不忘本,干农活比谁都认真!”

    “也许夫君的天才本身就源自于他的认真。”

    大长公主赵芙蓉若有所思道。

    “对对对。肯定是认真出奇迹。”

    苏小妹,王小娇和另外三位长公主,纷纷表示认同,全都满眼喜爱地看着杨世鹏犯花痴。

    说是给地主家干活。

    但都是一些有身份有名望的人,也不可能去普通地主家干活。

    何况不管是皇家,杨家,王家,还是苏家吕家曾家等等朝廷大家族,东京城外本身都有土地和小麦。

    不去自己家干活。

    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身份,让一些地主觉得请他们来自己家收麦子,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纷纷开出比普通工人高好几倍的工资。

    有便宜不赚王八蛋。

    自己家的麦子有下人割。

    去那些爱慕虚荣的地主和大臣家打工,干一天请好几天的长工;就是纯粹的劳动套利。

    正常普通工人,这个时候干一天只有三五十文钱,能买半斗米(五六斤)。

    杨世鹏他们现在干一天,报酬基本上是四五百文;大约半贯钱。

    一天下来没收几颗麦子,却差不多能买将近10斗米(接近一石)。

    三日下来。

    哪怕是弱弱的长公主们,收获的食物小麦都已超过300斤。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大长公主赵芙蓉有些无语地自嘲道,“我们三日收的小麦,总共还没超过100斤。

    却挣了超过300斤的回报。

    地主们都是亏损两倍的代价,请我们干活。”

    “能请到皇室成员和朝廷大臣给他们干活,他们可以吹一辈子;甚至几辈子。”

    王小娇一脸古怪地笑道,“他们买的是一份荣耀,而不是在乎我们这点付出。”

    “嗯嗯嗯,对对对,这回东京城的地主们,确实有的牛吹了。”

    苏小妹和赵青灵等人纷纷表示认同。

    “朕三天挣了900斤麦子。”

    神宗一脸得意道,“比你们谁都多。”

    杨世鹏喜笑道:“足够皇帝哥你带上一妻一妾夏天去北方打三个月仗而不饿肚子了。”

    “哈哈,好!”

    神宗一脸期待道,“等天气再暖和一点,北上猎狼!”

    “说什么呢?”

    高太后没好气地瞪杨世鹏和神宗一眼,“你们两个一个是皇帝,一个是朝廷倚仗的千古难得一遇的天才;你们两个谁都不许亲自上战场。”

    “………”

    听到母亲这样说,神宗有些无奈地耸耸肩。

    “哈哈,我们肯定要上战场。”

    杨世鹏坚定地欢喜道,“并且岳母太后,你们等家眷要是想去战场上看看,全都可以跟着去战场。”

    “真的?”

    “那谁坐镇东京?”

    高太后和曹太后瞬间心动。

    果然不愧都是将门虎女。

    “老王坐镇东京呀!”

    杨世鹏轻松地道,“如今东京有内阁,有议会,就是我们都不在东京,都没事。

    再说,大军在我们手上,我们走到哪里;那里就是最安全的。

    皇城后方出不了任何乱子。”

    “但是我们在前方会不会遇到一些意外的危险?”

    神宗反而有些担忧起来。

    “这个放心吧!”

    杨世鹏自信地道,“我们如今的真理已经超过万支,我朋友制作的那些高端真理,也已达到50支。

    这种情况下。

    辽狗在我们面前的真就像狗一样,根本没有机会伤到我们。

    至于一些意外疾病问题,

    你们跟在我身边,基本都不会有事。

    有什么问题,我可以让朋友及时快递对应的特效药过来。

    走在外面,不会比待在皇城更不安全。”

    “那好。我们都上战场。”

    神宗一手拿镰刀,一手握紧拳头决然道,“我们都上战场,都亲自到前线去第一时间看着燕云十六州回归大宋版图。

    实现大宋100多年以来的心愿!”

    “嗯嗯。我们都要上前线去亲眼见证燕云十六州回归大宋版图。”

    两位小王爷和四位长公主也变得无比激动和期待起来。

    辽国上京。

    又经过三天的赶路。

    二程,李宪和高遵裕等大宋和谈代表在辽国使臣的带领下,到达辽国南京(燕京)皇城。

    辽国实行的是五京制度,根据季节换驻扎首都。

    冬春季节,刚好在南京。

    萧禧和杨益诚带回去大消息: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