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兄弟好见识!”
    秦观震骇地向杨世鹏拱手。
    杨世瀚和杨瑞娘也满是震惊地看着杨世鹏。
    “别这么看着我,长得帅不是我的错。”
    杨世鹏腼腆地耸耸肩。
    “哈哈。杨兄幽默。”
    秦观大笑。
    “噗嗤。”
    杨瑞娘也难得地为杨世鹏高兴地笑翻。
    四人有说有笑地到达朱雀门东南边州桥新科进士放榜现场。
    榜单已经贴在墙上。
    状元叶祖洽。
    榜眼汤景仁、赵汝逴。
    一甲三人之下,还有三百多名进士;一千多名特科。
    后来促进北宋亡国的奸相蔡京和他那还算相对正直的弟弟蔡卞,同在进士名录中。
    状元的状,是在没有科举考试,国家人才靠写举荐信的时候,就已经有的说法。
    当时写的举荐信就叫举状信。
    元就是元首,元旦之类的元,第一的意思。
    状元的说法,从唐朝开始流行;就是科举考试第1名。
    榜眼的叫法,从北宋开始流行。
    放榜的时候。
    状元排在第1排。
    第2名第3名排在第二排,看起来像两个眼睛,所以叫榜眼。
    到南宋,第3名又叫成了探花。
    探花原来是唐朝宫廷派去采花迎接状元的探花使。
    到北宋末年的时候,用它来戏称第3名——跟状元不沾边又靠得很近。
    所以到南宋,探花就专门指第3名。
    这一年的状元叶祖洽,确实是个不错的人才。
    文章直击官场腐朽,主张加强反贪腐改革。
    深受王安石此时两大助理之一的“护法善神”吕惠卿赏识。
    但反对派认为叶祖洽对祖宗之法缺乏敬畏,反对让他当状元。
    最后交由宋神宗赵顼裁决。
    宋神宗是千古少有的锐意进取变法改革君主,自然是喜欢敢于直面问题的人。
    最后直接钦点叶祖洽为状元。
    杨世鹏和秦观等人到来。
    榜下已经聚集上千人,他们根本挤不过去。
    不过排名已经出来。
    前面已经看过榜单的人,纷纷在传诵谁谁是状元,谁谁是榜眼,谁谁是进士……
    在外围也能听到结果。
    见到秦观道来。
    正在跟王安石,王安石长子王雱(pang),“传法沙门”曾布,“护法善神”吕惠卿和状元叶祖龙,榜眼汤景仁等人聊天的苏轼;欢喜地冲秦观招手喊道:
    “秦兄,你也来看榜?”
    “愚弟来向新人才们学习学习。”
    秦观谦虚地上前回应。
    “秦先生大名在外,当是我等向秦先生学习才是。”
    在以鹊桥仙享誉文坛的婉约派词宗秦观面前,状元叶祖洽拱手谦逊道,根本不敢托大。
    “是的,是的,是我等应该向秦先生学习。”
    汤景仁,赵汝逴和蔡卞等人,纷纷谦逊地向秦观拱手回应。
    “以少游小友之大才。”
    吕惠卿不拘一格地看着秦观道,“若是愿意做官,我等愿意直接为朝廷推荐人才;无需走科考之路。”
    “对对对。”
    王安石的另一大干将,也是苏轼和秦观好友的章惇也认真道,“我等可以直接为秦少游推荐。”
    二十几岁,年轻帅气又名声在外的秦观,有这么多大佬欣赏。
    不在榜上,却迅速吸引了周围目光的注意。
    “感谢各位前辈的抬爱。”
    秦观拱手谦逊道,“学生还是希望能跟所有学子一样,凭科试结果入场。”
    “年轻人好心性!”
    王安石也颇为欣赏地夸赞一句。
    叫杨世鹏跳大运河后,自己先一步赶到榜下的朱金莲和她两位哥哥的注意力也被秦观吸引过来。
    看到湿漉漉的杨世鹏站在秦观身边,朱金莲以为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快步上前伸手就去拉杨世鹏褐叱:
    “你这一身湿漉漉的,跟这么多大人物靠这么近干什么?
    你是想将你杨家的废物傻气传给别人吗?”
    “杨兄,这是你什么人?”
    秦观一脸诧异地看着杨世鹏问。
    “家门不幸。”
    杨世鹏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道,“我爷爷给我定下的一个不懂得妇道,鼻孔朝天看的娃娃亲。”
    “你!”
    朱金莲猛然甩开杨世鹏,快速远离他;气得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
    如果眼睛可以吃人,估计她此时已经将杨世鹏吃得渣都不剩。
    “跟你越来越废物的杨家联姻,才是我朱家家门不幸好吗?”
    朱金莲气鼓鼓地瞪着杨世鹏吼道。
    “就是,也不看看你们杨家如今没落到什么程度了!”
    “一代不如一代的杨家,跟我蒸蒸日上的朱家联姻,竟然说是他家门不幸!
    傻子果然不会说一句好话!”
    朱唐营和朱唐彪也在妹妹身边一脸嫌弃道。
    他们这一吵,学子们全都围上来看热闹,尤其那些没有上榜的学子;刚好可以看戏解压。
    王安石和苏轼等人好奇地看着,都想看看杨家越来越接不住前辈威名的后辈会怎样应对眼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