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求娶平妻?十里红妆嫁你三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6章 梦中回忆
    夜色如浓稠的墨砚,深沉得化不开。

    崔颢做了个绵长的梦。

    梦里,他回到了十二岁,正随父母入宫参加百花宴。

    那时的父亲官拜吏部左侍郎兼建极殿大学士,是下任吏部尚书的不二人选,在朝堂上极具威望。

    因此,崔家子女无论走到哪,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

    看着被众人团团围住的长房四口,崔颢默默低下头,避开喧闹的人群,独自走到座位上。

    父亲常说:“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

    一个人若想有所成就,就要先懂得隐藏自己,以静制动。

    倘若过于张扬,不仅容易招人嫉妒,还会惹来祸患,乃为官之大忌。

    但哥哥向来耳根子软,虚荣心强,总是抵挡不住他人的甜言蜜语和阿谀奉承,常惹得父亲生气。

    原本父亲以为,等哥哥成亲以后,有了夫人的规劝,情况或许会有所好转。

    可谁能想到,大嫂表面上温柔贤惠,在闺阁中素有美名,实际上却是个掐尖要强的人。

    她虽然家里家外一把抓,但总见不得别人比她好,攀比心很强。

    大嫂嫁进府里,非但没能让哥哥收敛心性,反而助长了他贪慕虚荣的本性。

    姻缘,福分,仕途,好像都是冥冥中安排好了似的,很难因外物而改变。

    突然,母亲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说道:“颢儿,你看,那位身着藕色罗裙的小姐便是东阁大学士的嫡女,是不是很贤淑?”

    世家大族的子弟议亲通常比较早,十二三岁便开始相看,十五六岁成亲,这都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崔颢自然明白母亲的意思,他稍稍侧过头,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了过去,耳边充斥着母亲的赞美声:“这位小姐五官精致,像是从画中走出来似的,多好看,性子也柔和。”

    崔颢看着那位举止端庄的小姐,只见她笑容浅浅,眉目温柔,不由得想起了初见大嫂时的模样,好像也是这般娴雅恬静。

    有些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真的很难分辨。

    他淡淡回了句:“儿子看不出来。”

    崔母有些无奈地嗔了他一眼,心中暗自思忖:罢了罢了,儿子年纪尚小,还没开窍,再过几年就好了。

    崔颢担心母亲继续给他指认世家小姐,起身说道:“父亲,母亲,现在离开宴时辰还早,儿子想出去走走。”

    说完便起身离开。

    崔母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官宦人家子弟十三四岁就该有通房,可咱们颢儿现在还像不开窍似的,日后真不知道该给他找个什么样的媳妇。”

    崔父瞥了她一眼,低声回道:“老大开窍倒是早,整日结交狐朋狗友,把屋里弄的乌烟瘴气。”

    他转头看向与夫人们炫耀头饰的儿媳,不满地说:“老大媳妇也是咱们千挑万选的,家世规矩均是一等一的好,见了几次都挑不出毛病,你当初还对她赞不绝口,哪哪都满意。谁曾想进府就把通房都打发了出去,还整天与老大争吵,把大房弄的鸡飞狗跳。哎,有时候姻缘天定,合自天神,不宜强求。”

    长子不省心,崔父不敢将他安排到要职,只能先让他在翰林院历练。

    多读书,养养性子,只盼着以后能有所长进。

    如果再不成,就只能栽培长孙了。

    崔母叹了口气:“罢了罢了,且看看再说吧。”

    崔颢信步走到花园,皇家举办百花宴,园中自然到处繁花似锦、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各府小姐不畏春寒,均换上了轻装,花姿招展地在园中穿梭游玩。

    崔颢觉得无趣,想转身离开,耳畔忽然传来一道清脆悦耳的声音。

    “哥,花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摘的。”

    那声音宛如黄莺出谷,婉转悠扬,令人不禁为之侧目。

    “阿昭,我瞧那些小姐都簪花,咱们初入京城,兴许是不懂此地的规矩。你若不簪花,会不会被人笑话啊?”

    说话之人是个身着锦衣的少年,他言语间透露出对妹妹的关心和宠溺。

    崔颢循声看去,只见一个粉衣小姑娘亭亭玉立于花丛之中,正奶声奶气地对着兄长说教:“人活一辈子,做自己就好,在意别人做什么?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