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零军婚好甜,俏媳的糙汉军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9章 知青欢送会
    接下来的两天,吕青山很忙碌。

    除了要上课,还要带领着队员们练大合唱。

    另外,还有单人独唱这一块,他课间没了休息时间。

    下课就要跑音乐室,找罗老师学习唱歌技巧。

    中午也不回家吃饭。

    他跟罗老师吃饭,罗老师对他特别特别的好。

    还有一二班的韩老师,也对他出奇的好。

    “来,吃块肉,吃肉长大个。”

    “谢谢老师。”

    “来,再吃一块。”

    “谢谢老师。”

    看着碗里几块油汪汪的红烧肉,吕青山吞了吞口水。

    红烧肉,他过年才能吃一次。

    罗雅晴见吕青山不动筷子:“快吃吧。”

    “吃完饭,咱们把歌曲中间部分,多练习几遍。”

    “你有些跑调。”

    说完,又把饭盒里仅剩的一块肉,也夹给吕青山。

    吕青山看见老师的饭盒里没肉,立马把肉夹给老师。

    “老师,你也吃。”

    罗雅晴欣慰,这孩子很懂事,心里对吕青山的喜欢又多了几分。

    把肉又夹给吕青山:“青山多吃点,吃肉长的高高壮壮的。”

    “吃了肉,才能有力气唱歌。”

    “老师还指望你,为二一班争光呢。”

    “你可一定要加油啊。”

    吕青山重重点头。

    韩阳光推门走进来,手里拿着饭盒,在长桌旁坐下。

    吕青山嘴里含着饭,有些含糊不清:“韩老师。”

    韩阳光笑着冲他点了点头。

    罗雅晴问:“你不在食堂吃,跑来这干嘛?”

    韩阳光道:“我来看看你们练的怎么样了。”

    吕青山插话:“韩老师,我正在努力。”

    韩阳光笑:“那你一定要加油,我还指望你给我脸上争光呢。”

    罗雅晴:“……”

    韩阳光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糖果,塞吕青山的口袋里。

    对罗雅晴说:“我不是把咱们俩合照寄回家了嘛。”

    “我家里人可喜欢你了。”

    “前几天给我来信,还提到你了呢。”

    “我爸妈说,想认你做女儿呢。”

    “太好了,以后咱们俩一个姓了,你以后就叫韩雅晴吧?”

    罗雅晴一口饭喷在韩阳光的脸上。

    韩阳光及时闭眼睛,抬手擦着满脸的饭粒。

    罗雅晴忙掏出手绢,帮着她擦脸。

    韩阳光苦着脸:“雅晴,你干嘛呀?”

    罗雅晴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有点激动。”

    吕青山一脸懵地看着两人。

    ……

    星期五下午。

    知青欢送会在杏林村大队,旁边的打谷场举行。

    人很多,附近的村民全来了。

    锣鼓喧天,红旗招展。

    老师们带着各班学生,排着队在指定的位置。

    凳子全是自己带的。

    毕竟人太多了,大队也安排不了。

    欢送会一开始,是大队长支书一番长篇大论的演讲。

    然后是荣光小学校长发言。

    最后是,知青代表洒泪感言。

    “我们热爱这块土地。”

    “这里有我们父老乡亲,有我们的朋友……”

    “青春无悔……”

    下面观众听得,热血沸腾,掌声震耳。

    荣光小学的节目串联,歌舞表演朝气蓬勃。

    大合唱气势磅礴,力量激扬。

    “嗳,可以啊。”

    “孩子们唱的真不错。”

    “没有跑调。”

    韩阳光挨着罗雅晴,扒在她耳朵大声夸奖。

    罗雅晴怀里抱着小提琴箱子,望着台上自己的学生。

    满满的自豪。

    欢送会尾声,最后一个节目,罗雅晴从箱子里取出小提琴。

    台上,教育主任拿着节目单子,含笑高声。

    “下面,也是最后一个节目。”

    “是我们荣光小学,二一班,吕青山同学单人独唱。”

    “由咱们学校音乐老师,罗雅晴,罗老师伴奏。”

    热烈的掌声响起来~

    “老师。”

    吕青山刚大合唱下台,马上又要单人独唱。

    心里还是有一些紧张。

    罗雅晴笑着:“别怕,我们一起加油。”

    韩阳光拍拍吕青山的肩膀:“你们加油啊!”

    “别给我丢脸。”

    罗雅晴:“……”

    吕青山目光坚定点头。

    台上,吕青山站在中间位置,罗雅晴站在一边。

    师生两人互看一眼。

    唯美的琴音前奏响起……

    歌声唱响一曲《送别》

    深情哀而不伤的歌曲,把离别的气氛拉满。

    下面的知青红了眼眶。

    当然也有高兴的,一对老夫妻望着台上的孩子。

    “我们家青山出息了。”

    “是呀,青山出息了。”

    欢送会结束,大队社员们亲自为返城知青戴上大红花。

    众人们纷纷和返城知青告别。

    “有空回来看看。”

    “会的会的。”

    “这鸡蛋你们带路上吃。”

    “大娘,我们不要。”

    “拿着吧,在我们村待了这么多年。”

    村民对知青是有感情的,几年相处,早把他们当成了村里人。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