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武侠之马甲狂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章 最终归属
    古人云: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是什么?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

    本来,这场宴会旨在缓和老秦人与诸子百家之间的关系,气氛原本融洽和谐,大家推杯换盏,相谈甚欢,一片其乐融融之景。

    然而,就因为李青莲这一首惊世骇俗、震撼人心的诗,局面开始变得微妙起来,隐隐有矛盾爆发的危险苗头在暗暗滋生。

    华夏人自古以来一直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传统。

    当人们吃饱喝足,物质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之后,自然而然就会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与荣耀,这仿佛是刻在骨子里的一种本能。

    在场的众人,无论是土生土长的老秦人,还是初来乍到的诸子百家,在物质生活充裕富足的当下,都无比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这场宴会本就在青史上必定会留有一抹淡淡的痕迹,毕竟这是一次难得的各方相聚的盛事。

    但是,有了李青莲这几首如明珠般璀璨耀眼的诗,那便是浓重墨彩、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与其中的人,或多或少都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痕迹。

    就像逍遥子和冯去疾,他们直接被写到诗里,那他们的名字以后就会随着这首诗的流传一直流传到后世。

    对于他们两个而言,生前的事业尚未完成,但身后的名声已然注定流传千古。

    只要他们不做那些败坏名声的事,那必定能够流芳百世、名垂青史。

    前面的风光他们已经错过,无法参与其中。

    但这后续的争夺,他们却志在必得,势在必争。

    诸子百家这边,儒家的代表们聚在一起,小声商议着对策。

    伏念面色凝重,说道:“此诗意义非凡,影响深远,若能为我儒家所得,必能壮大我儒家之声威,使其更上一层楼。”

    颜路点头附和:“师兄所言极是,我们当全力以赴,绝不退缩。”

    老秦人那边,李斯与几位将领也在低声交流。

    李斯目光坚定,语气决然:“这诗必须落入我老秦人之手,绝不能让诸子百家得逞,否则我等有何颜面面对大秦的列祖列宗?”

    将领们齐声应和:“李大人放心,我等定当竭力争取,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随着争夺的加剧,双方的话语也愈发激烈尖锐。

    老秦人一方有人大声说道:“这是在我大秦的土地上,诗自然归我们!”

    诸子百家这边立刻有人回击:“诗歌乃天下之共赏,岂有地域之分,怎可如此狭隘?”

    老秦人又道:“我大秦一统天下,这等好物自然当由我们优先。”

    诸子百家毫不退缩:“文化无国界,更无地域之限,人人皆有欣赏与拥有之权,怎能厚此薄彼?”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针锋相对。

    话里话外的火气越来越重,气氛愈发紧张。

    眼看局势就要失控,压不住了,仿佛一点即燃的火药桶。

    作为东道主的扶苏,原本满心期待这场宴会能够成为各方和谐交流、共筑情谊的美好契机,能够为大秦的繁荣昌盛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此刻眼前这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争夺局面,却让他心急如焚,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他深知,若是任由事态这般毫无节制地发展下去,好不容易营造出的和谐融洽氛围将会瞬间毁于一旦,各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那点脆弱的信任和友好也将荡然无存,如同过眼云烟般消散无踪。

    扶苏眉头紧皱,如两道紧拧的麻花,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满心的忧虑都随着这口气排出体外,而后快步走到众人中间,试图平息这场即将失控、一发不可收拾的纷争。

    他先是环顾四周,那目光中饱含着忧虑与急切,然后朗声道:“诸位,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犹如洪钟大吕,在嘈杂的争论声中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如同一股清流注入了混乱的局面。

    众人听到扶苏开口,都暂时停下了激烈的争吵,将目光齐齐投向了他,那目光中带着疑惑、期待与些许的敬畏。

    扶苏继续说道:“既然前面已经说好要给逍遥子前辈,那就不能言而无信。这首诗的原稿理当归逍遥子前辈。信用乃立身之本,基石之根,若是我们今日在此失了信用,日后又如何取信于天下,让四海宾服?”

    “可是……”

    李斯欲要反驳,他的脸上满是不甘,犹如煮熟的鸭子嘴硬,毕竟这样一首绝妙的诗,他实在不想轻易放弃,那表情仿佛失去了最珍贵的宝物。

    扶苏直接堵住他的话头,郑重说道:“民无信不立。我大秦之所以能有今日之辉煌成就,靠的便是守信二字。当年商君城门立木造就大秦帝国强盛开端,若今日为了一首诗而失信于人,那将来如何治理天下,让万民心悦诚服,衷心拥戴?”

    扶苏的目光坚定而威严,直直地盯着李斯,那目光仿佛能洞察一切,看穿李斯内心的纠结。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