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熙十一年九月一日,阳光如金缕般洒落在大梁盛京城的街道上,处处弥漫着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息。
    今日,乃是乡试之期,对于肖逸风来说,这无疑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场大考。
    肖逸风身着一袭崭新的学服,身姿挺拔如苍松翠柏。
    他剑眉星目,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然而,那微微蹙起的眉头却也难掩一丝紧张。
    他静静地站在侯府门口,手中紧紧握着考试所需的行囊。
    紫菱身着淡紫色的衣裙,长发如丝般柔顺,她的面容姣好,眼神中满是关切与鼓励。
    她微微福身,轻声说道:“侯爷,今日考试,您定要加油哦。”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肖云飞则身着华丽的长袍,腰间佩着一把宝剑。
    他大步走到肖逸风面前,恭敬地行礼道:“侯爷,咱们侯府可就指望您光宗耀祖了。”
    书童小安也连忙说道:“侯爷,小安相信您一定能考个好成绩。”
    小安兴奋地蹦蹦跳跳,眼神中满是对肖逸风的崇拜。
    肖逸风看着他们,微微一笑,“放心吧,本侯定会全力以赴。”
    此时,林婉儿也匆匆赶来。林婉儿身着一袭白色的长裙,如仙子下凡一般清丽动人。
    她的眼眸如秋水般澄澈,眼神中满是温柔与牵挂。
    她走到肖逸风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逸风,祝你考试顺利。”
    肖逸风心中一暖,回握住林婉儿的手,“婉儿,等我考完试。”
    他们骑着马,向着考场缓缓走去。一路上,肖逸风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
    他不断在脑海中回顾着自己所学的知识,心中默默祈祷着自己能够顺利通过乡试。
    考场外,人群熙熙攘攘。考生们有的神色紧张,有的则显得自信满满。
    肖逸风下了马,深吸一口气,调整着自己的心态。
    这时,他看到了老师顾鸿儒。顾鸿儒身着长袍,气质儒雅。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鼓励。“逸风,莫要紧张,发挥出你的正常水平即可。”顾鸿儒说道。
    肖逸风恭敬地行礼,“老师,学生定不负您的期望。”
    而在皇宫中,皇后娘娘,也就是肖逸风的姨母,心中也牵挂着这场乡试。
    她对身边的宫女说道:“也不知道逸风准备得如何了。去,派人去考场外看看情况。”
    宫女领命而去。
    乡试一共要考三天。
    第一天,考的是经义。肖逸风踏入考场,只见考场内布置得庄严肃穆。
    一个个考棚整齐排列,考生们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紧张地等待着试卷的发放。
    肖逸风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他轻轻抚摸着桌上的笔墨纸砚,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
    不一会儿,试卷发放下来。肖逸风看着试卷上的题目,微微皱眉,题目是对《论语》中的一句话进行阐述。
    他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思绪渐渐沉静下来。
    然后,他开始仔细审题,脑海中快速回顾着自己所学的经义知识。
    他思索片刻后,提起笔,缓缓写下自己的答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句意为学习并时常复习,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学习乃人生之根本,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复习,我们可以增长知识,提升自我……”他的字迹工整,思路清晰。
    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他的深思熟虑。
    在答题的过程中,肖逸风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点头。
    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眼前的试卷。
    他不断地在脑海中搜索着合适的论据,力求让自己的答案更加完美。
    考场内十分安静,只有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
    其他考生们也都全神贯注地答题,有的面色凝重,有的则露出自信的笑容。
    肖逸风偶尔会抬起头,看看周围的考生,心中暗自为自己加油鼓劲。
    第一天的考试结束后,肖逸风走出考场,脸上露出一丝疲惫。
    他看到林婉儿和顾鸿儒在考场外等待着他,心中一暖。
    林婉儿急忙走上前,关切地问道:“逸风,怎么样?”
    肖逸风微微点头,“还可以,题目不算太难。”
    顾鸿儒也微笑着说道:“逸风,第一天表现不错,继续保持。”
    第二天,考诗赋。肖逸风早早地来到考场,他的心情比第一天稍微轻松了一些。
    他知道自己在诗赋方面有一定的功底,但是也不敢掉以轻心。
    试卷发放下来,题目要求以“秋景”为题作一首诗。肖逸风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秋天的美景。
    他仿佛看到了金黄的稻田、飘落的枫叶、清澈的溪流……片刻后,他提笔写下:“秋风瑟瑟叶飘零,霜露点点映斜阳。山色斑斓如画图,秋思缕缕绕心间。”
    他的诗赋文采斐然,意境优美。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在创作诗赋的过程中,肖逸风的脸上露出了专注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