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不正经的出马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6章 如胶似漆
    老夫配少妻,如胶又似漆。

    那是真黏啊,都粘鞋底子。

    喝酒成了二人最后一层遮羞布。

    那可真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吹没吹角咱不知道,但肯定是醉里看剑了。

    至于挑没挑灯,咱不知道,我估么着,不能开灯。

    后来有一天,遮羞布被扯掉了。

    咱讲话的,喝醉酒人啥状态,那肯定是咋摆弄咋是。

    高满堂没啥参与感啊,这他妈都住进房子里了,连什么户型都不知道,他也好奇呀。

    要不然,挑灯?

    高满堂有了想法,寻思拍一下王桂英,让她别害怕。

    没想到这一拍,王桂英条件反射地做起了跪姿平板支撑。

    高满堂懵了,寻思怎么化解尴尬,王桂英落落大方说穿针引钱穿不进去,可别硬怼了,整得我生疼,先得有水才能修渠,这才是水到渠成,都这岁数的人了,啥不知道,照章办事就行了。

    水到渠成?

    那是未成曲调先有情,高大毛子会调情。

    就这样,二人白天同事,晚上共事,生活上互相照顾,情感上互相添补。

    怎么说呢,凑合过呗。

    时间一晃来到几年后,这几年,高兴一点消息都没有。

    那一年,改革的春风,终究还是吹到了鹤岗这座小城,矿区也在这场改革大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矿区变化更大的是人心。

    俱乐部的大喇叭开始播放当时被称之为靡靡之音的歌曲。

    比如《甜蜜蜜》,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这样熟悉,我一时想不起。

    这歌词,在当时不亚于一把利剑,刺破当时风气在人们心里筑起的高墙。

    举个例子,那种感觉,就像是一直看鬼子光盘,美帝大片,港台三级,棒子伦理的人,突然间接触到了国产传媒。

    这才发现,原来重点关注的是字幕,现在能听明白对话了,可以用心关注剧情和内容了。

    是生活质量上的飞跃,是情感需求上的突破。

    俱乐部大喇叭播放新潮的音乐,里面的人也重新跳起了交谊舞。

    解释一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交谊舞比较流行,各种舞会也比较多,至于后来为啥没有了,别问我,问我也不知道。

    八十世纪中期,交谊舞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配合上如春风般的音乐,舞步也变得多种多样,狐步、探戈、华尔兹、快三、慢四、伦巴...

    我也不知道这些是啥,都是高大毛子说的,什么快三慢四我不懂,我他妈就知道快插慢拔。

    除了舞步,人们的穿着也发生了变化,高跟鞋、喇叭裤、尼龙衫,烫了头发,手腕上戴着电子表。

    现在谁穿喇叭裤、尼龙衫,看着和傻逼似的,不过在那个年代,好使的人都穿这玩意。

    矿区工作的人,都被贴上国企、铁饭碗、高工资的标签。

    事实也是如此,矿区的人生活上得到了极大地满足,更多地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正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样——来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时光。

    矿区不少人开始去俱乐部跳舞,以追寻精神世界的满足。

    交谊舞这玩意,必须得是一男一女,两个女人一起跳,也情有可原。

    要是俩老爷们在那跳,不像话,这他妈不纯纯是骑门槛子磨刺刀。

    不管是那个年代,还是现在,跳舞的地方都是男多女少。

    没有舞伴咋整?

    找王桂英呀。

    王桂英三十多岁,完成了从青涩到通透的蜕变,既能以平和心态接纳生活,又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既能热烈投入情感关系,又保有清醒的边界意识,形体特征的二次发育,表达方式的突破,可谓是有着无限的情感张力。

    可能有人不理解表达方式上的突破,许某人举个例子,你想想十八岁的姑娘和三十岁的女人,和你说话的方式一样嘛。

    当然,我说的场景不是有电视和大床的空间,别他妈瞎寻思。

    也怪许某人喜欢少妇,一遇到少妇,能整出来这么多形容词,要不是怕发不出去,这一段我能干他妈五千字,毕竟古人说过,少妇少妇,腾云驾雾。

    妈的,说正经事。

    王桂英是俱乐部的工作人员,没事的时候,还能给人当舞伴,自然成了无数男人心目中的抢手货。

    有道是能者上,庸者下,就好像一匹千里之马,得是有能力者居之。

    矿区的老爷们,赚钱多,花钱也不心疼,多数老爷们都是一个人在矿区工作,媳妇远在老家,本来矿区的生活就比较乏味,恰逢改革的春风撩拨人心。

    咱讲话的,烈日炎炎下,谁不渴啊。

    为了能约王桂英一起跳舞,老爷们都很大方,有的送丝巾,有的送饰品,还有的更直接,给钱。

    王桂英如众星捧月般游走在一群男人之间。

    这可给高满堂气坏了,寻思这娘们不能这样啊,于是管着王桂英。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