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不正经的出马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2章 如狼似虎
    老许头一寻思冬梅刚才是四仰八叉躺地上的,得擦一下。

    那就擦吧,都这把年纪了,还怕啥的。

    老许头一擦,冬梅一哼。

    那可真是嘻唰唰,嘻唰唰,你我好像划拳般恋爱每次都是猜。

    擦完后背擦腰,腰下面还有腿,别问我略过什么了,不让写。

    从后脖子擦到了脚后跟,老许头擦完还拍了拍冬梅的后背,告诉她一声。

    可能是冬梅经常出去搓澡,一拍后背,寻思要翻面呢,她很自然地翻身躺了下来。

    要知道,视觉和触感不一样,擦来擦去,又他妈翻身,四目相对,胸肌余震还在。

    干柴遇烈火,那是一点就着。

    前面说过,老许头一辈子未婚未娶,那是给他个娘们,他都不会用。

    好在冬梅没少听村里大娘们传授偏方经验。

    老许头懵了,可以说是半推半就,人也瞬间来仙,开始唱:日落西山黑了天,关上城门上锁栓,十家盗了九家锁,只有一家门没关哪门没关,门没关呐,跳的欢,帽子没带鞋没穿,一步两,两步三,三环九转到台前,左手拿起文王鼓,右手拿起赶将鞭...

    套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我得夸一句白居易,人家去商K点个娘们唱完歌,还能给人家写诗,为你写诗,为你静止,为你做不可能的事。

    不像咱们,去商K点个娘们把人家丝袜摸起球了。

    两个人都是第一次干这事,那是一曲唱罢,又来一曲。

    续上。

    性情上来了,老许头还整了两句古诗,诗云:“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事情结束后,二人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老许头也明白了,再怎么肥沃的土地,不撒种子,也长不出来苞米。

    此时的豆腐坊,也不单单是做豆腐,开始养王八了。

    最初的时候,老许头也半夜起来,帮儿子做豆腐,寻思让儿子早点走。

    可久而久之,老许头的身体吃不消了。

    咱讲话的,老许头毕竟年纪大了,不能吃,不能喝,啥好玩意,也就两口的事。

    但冬梅不行呀,好不容易体验到了人生真谛,怎肯轻言放弃,那是日日想老头,夜夜思老伴。

    夏去秋来,秋天刚过一半的时候,短短两个多月,老许头瘦了二十多斤,嘎嘣一下,死了。

    话说那日,赵老二刚出门卖豆腐,没有半个时辰,有人火急火燎找他,说老许头死了。

    咱出一道题,已知赵老二早晨出去,半个时辰是一个小时,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以古代的出行方式来说,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赵老二,问:老许头死在哪了?

    死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赵老二回来的时候,屋里屋外围了不少人,老许头躺在被窝里,满脸笑容,十分满足。

    周围邻居还劝赵老二,说别伤心,你爹死的多乐呵,是享福去了。

    人死了,那就办丧事吧。

    说白了,这就是喇叭一响,白布一盖,老少爷们等着上菜。

    埋了老许头之后,冬梅比赵老二还悲伤。

    为啥?

    因为冬梅的快乐没有了,她再也不会快乐了。

    仔细想一个问题,人馋什么东西,那都是吃过后才馋的。

    冬梅吃过了,还吃挺好,那是越发的馋啊。

    奈何赵老二不是个东西,很不好用,都没块豆腐硬。

    我估计冬梅也是把手表泡水缸里当药引子了,有些事情,需要时间来治愈。

    冬去春又来。

    有道是,春天到了,动物开始交配了,当然,我要说的和交配无关,是大地开化,农忙的时节到了。

    想象一个画面,在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上,有一个皮肤晒得黝黑的汉子,汗水顺着肌肉线条慢慢流动,阳光照射下,晶莹剔透。

    赵老二平时要么推车,要么赶着驴车,在十里八村转着圈卖豆腐。

    那村里人想买豆腐怎么办?

    去赵老二家买呗。

    老许头死了,家里就剩下冬梅,汉子露出肌肉线条来买豆腐,身上散发出雄性的气息。

    冬梅看见这玩意,能不馋嘛。

    再说说吃豆腐的由来。

    因为这一行滋生搞破鞋。

    因为老爷们半夜起来做豆腐,白天要么出去卖豆腐,要么在家睡觉,让媳妇卖豆腐。

    妈的,我真想喊一句豆腐~黄馍馍~

    一春一夏,赵老二发现媳妇在家卖的豆腐,比他妈自己走街串巷卖得多,心里还在寻思怎么回事。

    恰好在隔壁村卖豆腐的时候,碰见了一个汉子。

    农村见面得打招呼。

    赵老二问汉子干啥去。

    汉子说去你家买豆腐。

    赵老二说我这有啊,还去家里买干啥。

    汉子说没事,我溜达。

    此时的赵老二还羡慕呢,说东北爷们身体真好啊,天天干农活,还有精力溜达。

    殊不知老爷们为啥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