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获得系统空间和逆天悟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1章 分道扬镳
    “这样一来,你也可以享受特殊的津贴。”听到这话,李平安露出了一丝惊讶。

    他之前在厂里仅被评为五级工程师,因为四级以上的工程师通常需要特别评定,且主要集中在特种设备厂。一般上万人的大厂也没有这种级别的工程师。

    但实际上,五级工程师已经非常厉害了。在待遇方面,几乎等同于11级干部。由于他到轧钢厂前的显着成就,再加上这次的研发成果,这些都使他获得了这次破格提升。

    如今,在四九城中,能成为高级工程师的人极少。这些工程师大多还是科学家身份。而一级工程师相当于总工程师,全国屈指可数;二级工程师相当于副总工程师,也是相当高级的职位。

    接下来便是高级工程师,这个等级的要求非常严格,不比后世容易晋升。即使在整个工业部,高级工程师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听到这一宣布,现场的人们忍不住鼓起掌来。杨忠国在一旁也露出了羡慕的神情。他虽然也被评为工程师,但只是七级的,连之前的李平安都比不上,更不用说高级工程师了。

    但他内心充满了激动,因为第二重工挂靠在厂里,再加上厂里有一个高级工程师,这对任何工厂来说都是极大的荣耀,他可以什么都不做就能沾光受益。

    会议结束后,工业部的人前往技术中心视察,看看目前建设进展如何。但他们刚到技术中心的车间,就看到了一个奇异的装置,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台机器。

    这台机器旁边有一个支架,上面是一个像笼子的滚筒,两侧是两个圆形的盘子,大小如同搪瓷盆。两个圆盘之间,固定了十几根手腕粗细的木棍,均匀分布在圆盘的外缘,将它们连接起来,木棍大约有两米长。

    在木棍外侧,每隔约十厘米就有一块竖立的金属片,沿着圆周固定在木棍上,像梳子一样排列。每根木棍上的梳齿是错开的。

    这台机器的一侧还连接着一台电动机。几个人围绕着这台设备,看了半天,却始终无法理解它的用途。

    商部长好奇地问道:

    “平安同志。”

    “这台机器看起来很新奇,以前没见过。”

    “它有什么用呢?”

    “难道,”

    “又是你发明的新玩意儿?”

    李平安发现众人对这台机器颇感兴趣,便招手让秦高阳过来,吩咐道:

    “给大家演示一下这台机器怎么操作。”

    秦高阳一看这么多领导在场,显得有些紧张。他连忙将机器固定好,启动电机。不多时,电机带动滚筒快速旋转。

    一旁的李平安说道:

    “我给这台机器取名叫‘脱粒机’。”

    “马上就是秋天收割的季节了。”

    “目前农村稻谷脱粒比较麻烦,很多地方还是通过晒干后在石头上敲打的方法来完成。”

    “有了这台机器,工作效率能大大提高。”

    说完,李平安站在机器的挡板后面,示意秦高阳继续操作。

    在场的人中,不少都有过田间劳作的经历,知道稻谷脱粒的艰难。见李平安如此清晰地演示,大家都明白了其中的原理,眼中顿时闪现出亮光。这个装置显然关乎农民的生活质量。

    李平安接着说道:

    “传统的手工方式太耗人力了。”

    “一捆稻谷要用敲打的方式处理,最少也需要两三分钟,还不一定能完全脱干净。”

    “这样做非常劳累,效率低。而这个脱粒机就不一样了。”

    “这种型号的脱粒机可以让三个人同时作业。”

    “处理一捆稻谷只需几秒钟,不仅速度快,还容易操作。”

    “结构简单,故障率也很低。”李平安的话语令在场的人不禁连连惊叹。大家也纳闷,为什么李平安总能想出这些新奇的想法。这台脱粒机虽然构造简单,原理易懂,但正是这种简单性使其显得格外巧妙。别人都想不到,而李平安却能想出来。

    此时正值十月,即将进入秋收时节。李平安肯定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提出了这个构思。商部长围着机器转了几圈,点头赞赏道:

    “平安同志,你的想法真是了不起。”

    “但是距离秋收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农业部最近也很忙。即便你们工厂能够迅速投产,市场反应可能也不会太好。”

    “普通农户买不起这台机器。”

    “不过,集体单位通常会由农业部来解决采购问题。”

    “不如这样,把这个脱粒机作为礼物送给农业部,既能体现你们工厂的实力,又能帮助农业部解决实际问题。”

    “顺便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我去跟农业部要一辆车送给你,你看怎么样?”

    李平安闻言十分意外,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意外之喜。本来研发这台脱粒机只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并未指望借此盈利。这种东西制作并不难,稍微懂点机械的人就能仿制,加上电机或柴油机的成本也不高,卖钱的机会不大。关键是创意。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