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综武:人在大庆,开局燕云十八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大宗师,只是开始!
    “哦?”

    “庆国武德充沛,实力强劲,远非蛮人可比……”他看了眼宁淮安,“恕臣直言,镇北侯此次大胜,主要在于蛮人轻敌大意,可庆国现在必定已有所准备,此时出手,实属不智。”

    上山虎毕竟也曾是齐国的战神,他的话十分权威。

    经他这么一说,在场百官也不由冷静了下来。

    “大将军说的不错,唇亡齿寒,庆国必定已经有所防备,想要攻伐庆国,还是要从长计议。”

    “臣附议!”

    见不少官员站在自己这边,上山虎心中暗笑,不由挑衅的看向宁淮安。

    他这么做,显然是不想要宁淮安继续领兵,不想眼见着宁淮安做大。

    皇帝和太后对视一眼,也觉得上山虎说的有礼。

    然而,宁淮安却没有罢手的意思。

    “大将军说的不错,不过正因如此,才更要尽快动兵。”

    “这是为何?”战豆豆不解。

    其他百官也是满脸疑惑,哪怕是上山虎都没想明白。

    宁淮安道:“庆国军事力量强大,不可能一战全灭,确实需要全面准备,但是在这备战之前,可以先打一次局部战争,探探庆国的实力。

    “而现在,大家都认为不适合跟庆国打,那么庆国也必然这样想,正好出其不意!”

    宁淮安打仗不循规蹈矩,从北伐一事就能看出。

    现在这一番言论说出,更是令在场众人眼前一亮。

    皇帝颇为赞赏的看着宁淮安,微笑道:“宁爱卿此言有理,大家都这么想,庆国想必也是如此,正好可反其道而行之。”

    一旁,大公主小嘴微张,满面讶然,一双美眸中星光点点,对宁淮安更是崇拜。

    海棠鼓着嘴,嘟囔道:“这家伙还真是聪明……文武百官纷纷称赞,大感此事可为。

    只有上山虎阴沉着脸。

    他知道,事到如今,自己已经无力挽回,待宁淮安继续掌兵,大将军这三个字,就将成为过去。

    战豆豆称赞道:“宁爱卿果真智计过人,属实乃我大齐之福。”

    她的评价很高,但宁淮安却道:“回陛下,这个想法其实并非微臣首创,而是另有出处。”

    “哦?”

    “此人名叫高顺,亦是大雪龙骑军的一员,此次北伐,他功劳甚大。”

    说起高顺,琅淘也称赞道:“陛下,此人打仗极为勇猛,麾下不过千人,但即便面对百倍于自己的对手也毫不畏惧,是员悍将!”

    “连琅淘对对其如此称赞,看来确实不凡,此人现在何处?”

    宁淮安道:“就在宫外。”

    “快请他觐见!”战豆豆当即下令。

    很快,高顺便在一名太监的带领下来到殿前。

    “臣高顺,拜见陛下、太后!”

    “平身。”

    “谢陛下、太后!”

    高顺站起身,三十上下的年纪,豹头环眼,身材高大,一看就是员悍将。

    战豆豆微微颔首:“不错,的确气宇轩昂,此战高爱卿立下不世战功,朕自当封赏……”

    一番思索,“既然借机讨伐庆国的战略是你提出来的,朕便封你为靖南大将军,莫要让朕失望。”

    “臣定不辱命!”

    高顺领旨谢恩。

    在场众人都不由将目光多在他身上停留了片刻。

    这一次封赏不可谓不丰厚,主要高顺这个名字也是第一次出现在众人视野中,着实令人意外。

    而且高顺还是宁淮安麾下,如此以来,等于让宁淮安如虎添翼。

    上山虎牙都要咬碎了。

    原本他的对手只有一个宁淮安,现在又冒出来一个高顺。

    而且上来就被委以重任,这令上山虎感受到极大的危机。

    他明白,自己将被边缘化,这齐国,已无他上山虎的容身之地!

    皇座上,战豆豆霍然起身。

    “齐国与庆国交恶久矣,这次开战便绝无善了的可能,众爱卿都莫要懈怠,一定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臣等领命!”

    皇帝与陛下一同退席。

    “臣等恭送陛下、太后……”

    百官行礼后便四散离开。

    只是宁淮安还没走出多远,黄公公便迎了上来。

    “宁侯爷,陛下召见。”

    宁淮安点点头,随黄公公一路沿着长廊走到了御书房。

    御书房内并无旁人,只有战豆豆和一脸闷闷不乐的海棠。

    战豆豆也喝了些酒,脸颊微红。

    宁淮安还没行礼,战豆豆便摆手道:“免礼,赐座。”

    “谢陛下。”

    宁淮安在椅子上坐下。

    战豆豆直言开口:“宁将军,朕想知道,你为何如此着急对庆国出手。”

    宁淮安刚刚踏破蛮族王庭,声望正盛,可说是齐国武将第一人。

    若是此时对庆国出手,赢了还好,若是败了,偌大的名声便要受到极大影响。

    一个人爬的越高,摔下来就摔得越惨。

    以现在的宁淮安来说,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但宁淮安又不能说自己是为了去庆国签到,好在他早就有了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