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人无完人,他唯一的不足便是为人过于耿直,认死理,这样的性格在处世中容易得罪人。” 孔亮在一旁频频点头,表示对刘基的看法深以为然。
高羽一边聆听刘基的讲述,一边将于延益的试卷逐字逐句细细研读。从考卷的字里行间,高羽真切感受到了于延益的才学出众,其论述逻辑严谨,观点新颖独到,对各类政务问题皆有着深入的思考与独特的见解,而且给高羽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此人看问题的角度,很多人看问题都是就事论事,而此人则能站在整个全局的高度上来思考问题,这一份战略眼光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狄英接着说道:“三人中的杨士奇,此人饱读诗书,腹中经纶满腹。而且为人正直廉洁,品性高洁。之前,他曾在兖州担任过一段时间的郡丞,积累了一定的政务经验。后来兖州沦陷,他便回到了老家长沙郡。”
王守仁紧接着说道:“三人中的夏元吉,此人才学同样出类拔萃,而且性格沉稳,做事一丝不苟,任劳任怨。早年间,他曾在景帝时任工部从九品主事,桓帝登基后,他因看不惯费仲、尤浑等奸臣祸乱朝纲,毅然辞官返乡。眼下工曹之位空缺,我认为此人可担任工曹一职,必定能够胜任。”
众人交谈间,高羽也将这三人的考卷全部阅毕。高羽心中暗自赞叹,觉得此三人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荆州能招揽到这般贤才,实乃幸事。
随即,高羽下令:“取于延益为此次科举的状元,暂代荆州兵曹一职。取杨士奇为榜眼,暂代吏曹一职。取夏元吉为探花,暂代工曹一职。试用期为一年,若一年后他们工作表现出色,便正式任命转正。其他二十七名学子,按照其各自特长,安排进各个府衙任职,但是初任全部为副职,考核期同样为一年,一年后如果能够胜任,再正式任命官职。”众人皆拱手领命而去。
至此,高羽在荆州的一套班底彻底构建完成。此时的荆州,可谓人才济济,兵强马壮,百姓富足。文有孔亮、刘基、李善长、王守仁等一众能臣,又添于延益、杨士奇、夏元吉等后起之秀;武有薛孟陵、孙长卿等可独当一面的良将,麾下三十万将士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荆州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发展,已然具备割据一方、保境安民的雄厚实力,为未来中兴大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平静的时间总是很短暂,广德四年秋,金色的阳光洒在洛邑城的宫殿楼阁之上,却未能驱散那隐藏在宫廷深处的阴霾与暗流。此时的皇帝高睿,已年满十岁。
然而,不知是否继承了其父高湛的习性,他每日不学无术,沉溺于遛狗打鸟之乐,对朝堂之事全然不顾,还格外宠信宦官奸臣,尤其是右丞相费仲。好在太后元敏机敏睿智,又有王伯当、韩遂、韩超等军中将领的鼎力支持,在与太师元昊、元齐父子的权力博弈中,隐隐占据上风,似有重张朝廷大权之势。
太师元昊眼见自己辛苦谋划多年,却逐渐为这个黄口小儿做了嫁衣,心中怎能不焦急如焚?他每日借酒消愁,那华丽的太师府中,常常弥漫着刺鼻的酒气。元昊心中清楚,若再任由局势如此发展下去,自己取代大夏、统一天下的宏伟梦想,必将彻底化为泡影。
就在元昊烦闷不已之时,担任太师府詹士的司马仲达前来献计。司马仲达本就心怀鬼胎,一心想借助元昊之手复仇,他深知此时元昊急于改变局势,正是自己施展阴谋的好时机。司马仲达脸上挂着那招牌式的阴笑,不紧不慢地说道:“太师,当前所有的不利因素,皆因幼帝一人。只要这陛下一死,太后元敏即便手眼通天,也将失去所有依仗。到那时,太师便可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名正言顺地继承大位,一统天下。”
元昊听闻,心中一动,忙问道:“可是如何才能除掉那个竖子?我那女儿现在对我极为防备,任何人都不能靠近皇帝,连我这个外公想要面圣,也只能在十步之外与其说话。”
司马仲达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缓缓说道:“我近日听到一个消息,听说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