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后一直在种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2章 风过南陵,故人旧影
    南陵国的风,如今是暖的。

    管叔站在皇城根下那棵老槐树下,眯着眼看街上往来的人。

    青石板路被扫得干干净净,挑着担子的货郎摇着拨浪鼓,担子上的糖人沾着阳光,亮得晃眼。

    穿粗布衣裳的妇人牵着梳羊角辫的孩童,正对着街边的布幡讨价还价,声音脆生生的,裹着烟火气。

    远处酒肆的幌子在风里飘,隐约能听见里面传来的谈笑声,说的是今年新粮的收成,或是边关又送来的捷报。

    这是南陵国。是杨明汐当年一力“鼓捣”出来的天下。

    管叔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系着的旧玉佩,那玉佩边缘都磨得光滑了,是很多年前,还不是如今这副模样的南陵土地上,那孩子出生时,天上掉下来的一个物件,当时写着那孩子的生辰八字和基本情况。

    那时哪有这般光景?

    到处是饿殍,是流寇,是苛政猛于虎的绝望。

    他用自身的功德换取那孩子能给南陵国带来希望,所以派出自己唯一的徒弟带着年幼的杨明汐在外讨生活。

    刚开始的时候,严道之也没有经验,随时带着那娃躲在破庙里,看着那孩子用冻得通红的小手,把好不容易讨来的半块窝头分给他一大半,眼里亮得像淬了火的星子,傻里傻气的说:“师父,以后我要让这里的人,都能吃饱饭。”

    刚没了真身的管叔飘在空中,听着那个傻孩子的话,他当时只当是孩童稚语,叹了口气,远远的摸了摸她的头。

    后来杨明汐好了,和陆锦棠一起,真的扯起了旗,真的带兵打了仗,真的把四分五裂的土地拼在了一起,扶立了如今的圣上。

    多少人说陆锦棠该居功至伟,该享无上荣光,可真正做事的是杨明汐。

    他们夫妇,在圣上坐稳了龙椅,南陵的根基渐渐稳了之后,只跟他和圣上辞了行,说“天下初定,还有很多人需要他们”,便去边关一去就是五年。

    而自己的徒弟,说是游历,管叔怎会不知?

    那几年边关不宁,时有战事,传闻总有个无名的医者在军营里穿梭,哪里伤得最重就往哪里去,不眠不休地救,救完了不留姓名就走。

    不是严道之,还能是谁?

    管叔轻轻叹了口气,这声叹里裹着太多东西。

    有欣慰——南陵终究是好了,如杨明汐当年所愿;有心疼——那孩子自小就犟,认定的事八头牛拉不回,肩上扛着的从不是自己的日子;还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怅然,想起自己当年那个决定。

    当年杨明汐出生产生的异象。他犹豫过,可转头看见药炉边熬药的严道之,那孩子正小心翼翼地吹着药碗里的热气,眉眼间是他亲手教出来的温软,却也藏着庶子出身的怯懦。

    他最终还是没留下。他对严道之留了信:“找到新云府清水县峤山镇长山村的一个5岁的痴傻的女娃,带她看遍人间疾苦,等她好了再给她送回去。”

    严道之懂他,收到信什么也没有说,就踏上了寻找小女孩的路,这一去就是十年。

    后来的事,乱得像一团麻。他带着杨明汐在战火里辗转,救过兵卒,也救过百姓,偶尔也会偷偷给陆家军送些稀缺的药材。再后来,圣上幼年时遭人暗算,是他带着同门师弟王明阳冒死潜入皇宫,硬生生把当时的九皇子从鬼门关把人抢了出来。

    那之后,追杀就没断过。

    整整五年,他把九皇子改名换姓送到了陆家人手里,自己和王明阳东躲西藏,日子过得像惊弓之鸟。

    可他从没跟后来坐稳了龙椅的圣上提过一句“辛苦”,也没跟杨明汐说过一句“难”。

    在他看来,选了这条路,就没资格喊累。

    只是……管叔的目光飘向远方,越过皇城的高墙,落到不知名的天际线上。他那个徒弟,严道之,如今在哪儿呢?

    严道之是个苦命的孩子。

    庶出的,在府里连下人都不如,姨娘没本事,爹不疼后娘嫌,若不是他当年路过那户人家,看见那孩子蹲在柴房门口,捧着本破旧的医书看得入神,指节被冻裂了还在偷偷记药名,怕是早就死在哪个角落里了。

    他受当时的院正大人之托,把严道之带在身边,教他认药,教他诊脉,教他剖症。

    这孩子有天赋,一点就透,更难得的是心仁——看见受苦的人,眼里总会泛潮,哪怕自己饿着肚子,也要先把药给病人熬上。

    他原想着,等天下太平了,让他在京城开个医馆,安安稳稳过日子,娶个媳妇,生几个孩子,弥补他前半生的苦。

    可他没等到那一天,就先给了严道之一个嘱咐。

    那年杨明汐五岁了,痴傻,整天只会抱着一个布娃娃,睁着空洞的眼睛看天。

    他想着那孩子出生时的异样,他用自身的功德换取那孩子能给南陵国带来希望,给严道之留了书信说:“道之,找到那个孩子。找个清静地方,好好照顾她。带她看尽天下疾苦。”

    他没说为什么要这么做,严道之也没问。只点了点头,背着小小的行囊,抱着那个痴傻的女娃,走了。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