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8章 胜利成果的划分谈判
    周瑜水陆并进。

    在长江以北,离江陵百里左右的一处江岸,扎下营寨。

    结营后,周瑜与鲁肃带一支船队,驶向油江口。

    ……

    油江口的刘备营中。

    刘备和孔明两人,正在谈论大计。

    刘备垂涎南郡之地,问孔明,攻打江陵有无可能。

    江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现在攻打江陵,时机并不成熟。

    一是,江陵城险,曹军还强,江陵有曹仁领重兵把守,攻打不易。

    二是,江东也对江陵虎视眈眈,如果刘备抢占江陵,周瑜不会坐视不理。

    刘备集团,目前最实际的做法,还是先取荆南四郡,找到一处立足之地。

    不过,在攻取荆南四郡前。

    还有一件事情要做。

    这就是要巩固对油江口的控制。

    离油江口不远,有孱陵县城,孔明认为,应当先拿下孱陵,才能站稳油江口。

    孔明把这些道理说给刘备听,刘备也表示认同。

    然后刘备写信给孱陵守将。

    让简雍持信去劝降。

    简雍领命,辞别刘备,离去之后。

    军士来报。

    江东周都督来了。

    孔明听后,哈哈大笑,“主公,这周郎来得好快啊。”

    刘备忙问:“周郎必为江陵而来,我们如何应对?”

    孔明想了想说:“我们先讲要取江陵,周瑜定然说江东也想取,这样我们可以卖周瑜一个人情。”

    孔明说完,两人一齐大笑。

    ……

    刘备和孔明,到寨门处迎接周瑜和鲁肃。

    再请入帐中,置酒相待。

    酒宴上,众人先是聊起赤壁决战的事情。

    聊这个话题,轻松愉快。

    大家的言语中,少不了相互吹捧,以及自我邀功。

    鲁肃借机说,孔明登台借风,功劳无限。

    然后话锋一转,鲁肃又开始质问:“孔明,你借风筑五谷台,所有谷物均为我江东所出,借风之后,谷物理应归还我江东,可是这个道理?”

    孔明说:“商议筑台之事时,并未约定谷物的归属,子敬若坚持认为,谷物应当归还江东,也无不可。”

    “那借风后,谷物都被搬到皇叔营中,这于理不合吧?”鲁肃接着追究。

    借风后,孔明抢在周瑜之前,搬走了筑台的谷物。

    当时周瑜怒不可遏。

    鲁肃主动劝周瑜,说自己会向孔明讨说法。

    所以今天时机合适,鲁肃便提到五谷台的事情,追着谷物的去向不放。

    鲁肃说孔明做法于理不合。

    孔明马上反驳。

    “子敬差异,那日东南风起,我知不久便有大雨,让士兵收了谷物,有何不对?放任谷物被雨水所毁,才是于理不合吧?”

    起风的当天,天气阴沉,第二日也确实下了大雨。

    所以孔明的说法也很合理。

    鲁肃一时无言以对。

    周瑜见况,马上接过话题说。

    “如此说来,倒也合理,看来孔明只是代收谷物,既然是代收,不知几时见还呀?”

    周瑜的想法是,不管你怎么说,重点还在谷物,现在让你归还,看你还怎么说。

    孔明则笑笑说:“这个好说,谷物清点之后,一定见还。”

    轻易就答应还粮?

    孔明的态度,让周瑜和鲁肃都极其意外。

    但既然如此,两人没有不满,也无话可说。

    讨要谷物,不是周瑜此行的主要目的,这个话题,也就这样结束了。

    ……

    众人又饮数杯后,谈话才慢慢进入正题。

    正题就一个,江陵。

    周瑜起身向刘备敬酒,然后问道:“皇叔移兵此处,不知有何打算?”

    刘备指着北方,“曹操北去,江陵空虚,我移兵此处,全为江陵而来。”

    周瑜马上也说:“实不相瞒,我江东也欲取江陵,大军只五十里外。”

    故作一脸为难状。

    孔明上前说道:“两家都想打江陵,这可如何是好?”

    “赤壁破敌,以我江东为首功,江陵理应归属江东。”周瑜这样说时,语气当仁不让。

    孔明也针锋相对,“都督,破敌是两家合力,不只江东一家。”

    摇摇羽扇,孔明又说:“若不是我登台借风,设计锁船,都督何来火攻之谋?”

    胜利成果的划分,是联军必然要谈到的事情。

    话聊到这里。

    也算正式开始了这场谈判。

    要论赤壁之战的功绩,江东水军强大,参战船只和士兵更多,江东自然功劳更多。

    但刘备方面也出力不少,功不可没。

    胜利成果的划分,应当两家都有所得,但江东更多一些,这样最合理。

    当然,这时的胜利成果,还不是具体的城池,只是城池的进攻权。

    鲁肃最有大局观,明白这些大道理。

    这时,鲁肃站出来说:“赤壁得胜,是两家合力的结果,缺一不可。要我说嘛,我江东功绩更多,不如江陵让与江东,皇叔另取荆南之地,如何?”

    鲁肃的划分,正合孔明之意。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