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八章 治政
    吃过午饭,大家接着上午的问题继续讨论。

    “皇上,国债具体怎么施行?”

    “军费十年期限一个亿,一期发个几百万,不够再加,由中央银行包圆,增设一个卫往哈密驻扎。

    修路、筑城、建关、治河这些起码也得一个亿,还有扩建造船厂,也要很多钱。

    蒯祥的那一块,还有本溪的铁矿厂。

    再一个就是学政这块。

    一开始可能会少一点,后面就要多一点,反正没有关系的,没有赔钱的买卖,知道吗?”

    “皇上有信心就好。”

    “每年的结余,官员的俸禄按月发放,看看怎么得到的利息最多。农场也要继续增加,每年都要组织移民,往辽宁、虾夷岛、小琉球这些地方,都可以的。茶场也要增加,高档茶叶总是不够的,云南那个地方建茶场最好。

    京师作为首善之地,一定要建设好,这样看起来根本不会有什么结余的。”

    “皇上,你这不是要了臣的老命嘛?”

    “还有一件事情,工商银行准备得怎么样了?”

    “朕知道了,这是有枣没枣打三杆子,有些事情可以缓,有些事情不能缓,该办的没有妥协可言,粮食是根本,这是任务。完成得好的,优先升职,没有完成的府县主官都要降一级,拒不执行的按抗旨处理,涉及到官员私田私产,未按时缴纳的一律除爵革职。

    首先要从官员查起,先高后低一个一个清查,先从京师开始,所有官员都必须主动提供田产情况。内阁再次发文下去,今年必须实施到位,从夏粮开始,没有完成的由司法强制执行。”

    人家就说了,税收改革是最难办的,凭什么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说到这个就要看当位者的决心了,连方孝儒都能杀还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再者他施行的这个赋税改革,跟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

    大家虽然没有说话,也没有什么异议。

    “现在米粮是什么价格?”

    “米价跟原来比翻了一倍,麦子、小米、杂粮这些还是原样。”

    “这就对了,大米从南方费时费力地运过来,还是跟小麦一个价,那怎么成呢?以前运送税粮都是陈瑄在负责,费时费力不说,还得不到什么好处,不能这么欺负人。

    现在朝廷统一运输,就像盐运一样,不受时间限制,老百姓也少了大量的劳役,这就是钱的作用,大家都不吃亏。

    皇爷爷杀了那么多名臣,朝廷还不是照样运作,没有谁欠谁的,不好好做就给朕滚蛋!

    吏治一刻不能放松,愿意往边远地方任职的,五年一期,回来后升一级,表现出色的升两级,越是艰苦的地方,俸禄就越多。”

    杨士奇苦着一个脸,这还没有开口呢,就被皇帝给堵住了。不过想一想,也释然了。为什么呢?因为皇上是一个控制欲望很强的人,如果有人作乱,恐怕是自寻死路。

    “好了,就这样吧,士奇,你过来,朕有话跟你说。”

    到了他办公的地方,还是先泡了茶。

    “士奇啊,你是怎么看待儒学的?”

    “圣学,皇上,这还用问吗?”

    “望梅止渴罢了,看起来好像很解渴,其实毛都没有一根。

    从政就是这样,围着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拼命狂奔,最后目的地到了,虽然没有收获,但是大家都皆大欢喜。”

    “皇上所说,每每都出乎人意。”

    “喝茶,凉了就不好了。

    你知道朕为什么放着这么多大才不用,反而撤销翰林院?”

    “就像皇上说的,儒学不足以治国?”

    “一个人,只要有心,哪怕能力不怎么突出,都没有什么关系,只要兢兢业业,总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

    大家说升官发财,只要做了官,什么都有了,大家一起乐呵乐呵,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本本分分,规规矩矩按照圣人之学来办事是不行的。得要有手腕,对自己比对别人更狠。”

    “皇上,能不能举例说说。”

    “就说武则天吧,为了除掉皇后娘娘,亲手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

    朝中有一位贤良之士经常反对她,她把他召进内宫,亲自收服在花裙之下。

    朕可是比不上她的万分之一啊!”

    杨士奇顿时心中明了,原来是这个原因,难怪皇上不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