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天赛一天冷,转眼间便到了唐县丞寿辰这一日。
    天气不错,阳光灿烂,碧空如洗,只有寒风,没有大雪。
    姜砚秋请了假,与沈黎一道乔装前去参加寿宴。
    唐府大门前,管家翻开帖子一看,当即行礼:“小的拜见侯爷,不知侯爷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旁边的家丁见状,也跟着纷纷行礼:“小的见过侯爷。”
    姜砚秋轻轻抬手:“不必多礼。”
    管事热情地迎她进去大厅。
    沈黎吩咐身后的人将几箱贺礼交予记礼员,也大步跟了进去。
    全然没管院子里登记贺礼的账房先生眉头拧得有多紧:“这不都是咱们老爷送去白云山庄的吗?”
    能把姜记做到那么大,他不怀疑姜侯是个不知礼数的,就是不知此举是何意。
    “行了,这些先别记了,抬去账房吧!”要是让人看到上面有唐家的标记,还不叫人笑掉大牙。
    ……
    厅堂里的多数都是唐县丞的同僚,还有几个是周边县城过来的。
    唐县丞人缘倒还不错,连别的县丞都能过来贺寿。
    姜砚秋过来时,还有一些年轻公子哥在说着奉承话,惹得堂内几位大人哈哈大笑。
    “老爷,侯爷到了!”管家进门就禀报,满面喜色。
    侯爷?
    这么年轻的侯爷,定然是姜记那位千户侯了!
    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下官见过侯爷。”
    “草民见过侯爷。”
    “大家不必多礼,本侯过来凑个热闹,可别扰了诸位的兴致。”
    “侯爷说笑了,侯爷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快请上座。”
    唐县丞热情相邀,姜砚秋从容入座。
    “侯爷真是年轻有为啊。”
    “是啊,不曾想,为我们大渊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侯爷竟然这般年轻,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诸位大人过誉了,不过是些力所能及之事,谈不上英雄不英雄的。”姜砚秋淡淡笑着。
    “侯爷如此谦逊,真叫我等汗颜。”
    几人正恭维着,忽然有一位老爷插了一句话,“侯爷,听说姜记粮铺今年秋收了大量新品粮种,不知可否也能惠泽惠泽我们苔启县的百姓?”
    “苔启县?”
    “对,下官丁明,乃是苔启县的主薄。”那位老爷起身拱手道。
    厅内虽有几人不喜他一个小小主薄做这般行为,却也想看看这位千户侯会如何说。
    姜砚秋依旧神色淡淡:“丁大人坐吧,想要粮种,到粮铺里和掌柜商谈即可。”
    “多谢侯爷。”丁明嘴上道谢,心中却是哀叹,听侯爷这意思,应该是没有意向来苔启县开铺子了。
    他真想给自己一巴掌,当初怎么就要故意为难姜记的人呢?这下怕是不好给县令交代了。
    姜砚秋可不知他心中所想,说完后,就转向唐县丞,贺道:“今日可是唐大人的寿辰,祝贺唐大人福禄欢喜,长生无极!”
    唐县丞喜笑颜开:“多谢侯爷。”
    几盏茶下来,堂内的氛围又软化了下来。
    唐县丞喜欢附庸风雅,众人投其所好,多在品诗论画。
    姜砚秋话虽不多,偶尔一两句,也叫人赞叹惊才绝绝。
    正说话间,唐瑞轩匆匆过来,目光扫过在场众人,一眼锁定最是光鲜亮丽的那位少年,上前行礼,“瑞轩见过侯爷。”
    姜砚秋捕捉到他眼中跳跃的兴奋,也有些期待今天的好戏。
    “唐公子不必多礼。”
    “瑞轩恭候多时,有些事情想请侯爷赐教,可否请侯爷移步花园?”
    唐瑞轩盼了多日,一听见管家禀报就着急过来,也顾不上失礼。
    正好姜砚秋也不想继续待这里与大家虚与委蛇,便起身:“请吧。”
    唐瑞轩一喜,朝厅内的人行礼,“爹,各位叔伯,瑞轩先失陪了。”
    唐县丞亦是大喜,儿子若能得侯爷青睐,可是好事一件,他摆摆手:“去吧,切莫怠慢侯爷。”
    “孩儿遵命。”
    前面的姜砚秋微微侧身,询问沈黎:“苔启县没有我们的铺子吗?”
    平日她只看那些大铺子的经营情况,那些小铺子都让管事们核对就过了,所以不知详细情况。
    “没有。”沈黎不假思索,“苔启县人少田多,当地的百姓不缺粮。
    对于外来户和外来商都比较严苛,外来户置办田产铺子很是麻烦,所以姜记碰了钉子后,就没有费功夫在那边折腾。”
    姜砚秋浅笑:“难怪他要在这种场合问这种话。”
    阳光下,少年眉目如画,笑颜清澈胜白雪。
    跟上来的唐瑞轩忍不住感叹,锦衣华服,俊逸出尘,说他是京都的王公贵族都不为过。此人,究竟是谁?
    他快步上前一旁引路,“侯爷这边请。”
    花园凉亭,三面雨搭垂放,挡去了冬日寒风,亭内早有唐瑞轩吩咐的,燃着炉子,倒是暖意融融。
    唐瑞轩亲自煮茶,奉茶,“侯爷请。”
    姜砚秋轻抿一口,便放下了,“唐公子请本侯过来,有何贵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