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鸿儒求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章 彩头
    钟声古朴悠扬,响彻整个雁门关,引得所有读书之人侧目。

    高台之上,陆续有人落座。

    张家,沈家,吴家,王州牧,以及雁州德高望重的大儒,他们皆是雁州儒林巨擘。

    不过此大儒非彼大儒,这些大儒是指,品德高尚,有大学问且受人爱戴的先生,而非三品境大儒。

    随着王州牧落座,一旁官吏再度出声。

    “雁州诗会,开始!”

    “规章如下,诗会,以诗会友,吟诗作词,将诗词写于纸张之上,由考官点评。”

    “此地有大儒设置阵法,吟诗者可引天地灵入体,阵法可捕获天地灵气,给与评级,得到最后结果。”

    “期间允许学子相互挑战,拒者,视为认输,可拒三次,超过三次者,视为主动认输”

    随着官吏话音落下,场中学子纷纷交头接耳,虽然和往年差不多,但此次有青州人士参加,所以他们不得不谨慎对待。

    待众人议论声逐渐落下,王州牧的声音传出。

    “此次诗会与以往不同,想必大家也看到了,青州俊才也参与我们雁州诗会,原因便是大夏四大书院开始招生。”

    “而“应天天书院”给了各州府一个直录名额,当然,条件便是获得州府诗会的魁首才能得此名额。”

    我与青州,顾州牧,当年是同窗,所以此次诗会各派了俊才,前往两州参与诗会,同样,得魁首者获得直录名额”

    闻言,场中学子无不愕然,旋即便是轩然大波。

    “难怪此次诗会比以往难上许多”

    “对啊!许多人往年都可以入诗会,今年却没有资格”

    “应天书院直录名额,那可是大夏顶尖的学府啊!听说完学便能入仕”

    ......

    李时安听着身边议论之声,脸上毫无波澜,秀儿与他说过此事,只是不知具体是那个书院。

    “陈兄可知这大夏四大书院?”

    一旁,陈岁桉若有所思,听到询问,想了想,回道

    大夏四大书院,分别为“大夏书院”,“崇正书院”,“碧山书院”,和“应天书院”

    四大书院由来已久,大夏立国已有500年,大夏书院是立国初建立,与国同龄,而“崇正书院”,和“碧山书院”则是大夏立国后百年建立,所以皆是底蕴深厚。

    而这应天书院,则是颇为神秘,大夏立国时,便已经存在。

    相传前朝时,此书院便存在,只是不知为何,应天书院先生与学子寥寥无几。

    而且书院先生也颇为古怪,所以这应天书院实力远比其他三大书院弱了许多。

    此次他们招生应该是迫不得已。

    李时安疑惑道“哦!为何?”

    “自然是夏皇不愿,顶着四大书院的名头,却不为朝廷造就人才,如何愿意?”

    李时安点了点头,也是,有四大书院的名头,朝廷自然会有资源倾向他们,你光吃不干活,换谁都不愿意。

    见众人还在讨论,高台上的王州牧示意,官吏张口道“肃静,诗会已经开始”

    言毕,就见离高台最近的顾远平站起身,朝着高台拱手,在看向身后众学子,缓缓道

    “在下,青州顾家,顾远平。见过各位考官,与同门”

    顾远平身边的一行人,同时起身行礼。

    众学子见状,,虽然不待见这些青州人,但也不能失了待客之礼,拱手回礼,王兴山也是微微点头。

    这时,高台右侧,又有一人起身,揭口道

    “雁州王家,王宁见过顾兄与各位青州客人,既然是客人,那这诗会的彩头就由顾兄开始吧”

    所谓诗会彩头,是指诗会的第一首诗词,也代表了雁州对客人的待客之礼。

    而这彩头也不是谁人都能开,必须得是学识渊博的才子方能胜任。

    王州牧会心一笑,自家孙儿倒是颇有君子风范。

    顾远平闻言,谦笑,示意一旁的郑浩,意思是这彩头让他来开。

    随即郑浩起身,来到台前,这让王宁等人神情阴郁下来,他是让顾远平开彩头,未曾想到,竟然让他人顶替,这不是打他脸吗?

    郑浩上前,不顾他人脸色,悻悻然道

    “在下青州郑家,郑浩,既然王兄让我开这彩头,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

    “雁州,大夏北境,常年与妖族对峙,所以在下就写一首边塞诗,来开这诗会彩头”

    众人闻言,就是一愣,都知道雁州乃是边塞之地,自然也知道雁州是以边塞诗词昌盛,这家伙不是羊入虎口吗。

    若是这首边塞诗作的不好,那可就成了跳梁小丑。

    可随着郑浩一边写诗,一边吟出诗句,众人便不再猜疑,仔细品味。

    “雄鹰振翅翔天边,万里边塞如长龙。”

    “雁门关前风云变,英雄豪杰并肩行。”

    ......

    随着声音落下,众人赞赏有嘉,虽然算不得佳作,却也勉强入眼,他们身处边塞,自然对边塞诗眼光要高些。

    “嗯!不错,郑家小子,此诗表达了你对雁州的心意啊!”王州牧夸赞道。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