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3章 中印战争起因(一)
    第四百一十三章 中印战争起因(一)

    【要说起印度为什么会选择挑起与中国的冲突,其实一直以来都很让人费解。

    尤其从国家的角度来分析,更是很难想象一个刚从被殖民状态完成独立的国家,不好好珍惜得来不易的安稳,转眼就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被别人侵略殖民的,又转眼去侵略其它国家。

    尤其这个国家还是中国,真正靠浴血厮杀赶走侵华日军、打败国民党反动派、打赢抗美援朝战争,为了维护主权甚至不惜与苏联决裂的中国。

    正因为这其中的原因扑朔迷离,所以不得不将时间线往前拉很多,从印度被殖民到如何独立,为何会存在与中国的领土争议,再到其国内领导人和民族主义等具体情况,才能够条理清晰地说清楚印度为什么要不自量力侵占中国领土,与中国开战。

    早在1757年的时候,也就是清朝乾隆二十二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普拉西战役中击败印度的孟加拉王公,就此开始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

    此后,英国通过一系列战争、条约和政治手段,逐渐扩大其在印度的势力范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已基本控制了整个印度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以及印度都在英国的殖民范围内。

    而英国殖民印度次大陆的过程算得上比较顺利。

    因为当时的印度甚至不能称之为统一的国家,也没有形成以国家形态具备各民族团结一致的民族意识,在英国到来之前,印度的土邦多达七百多个。

    当时的印度处于莫卧儿帝国衰落期,帝国中央政权衰微,各地封建王公纷纷独立,形成众多土邦。

    这里的土邦可不是指行政区划,而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具有很强独立性的地方割据势力,彼此之间时常发生战争和冲突。

    除了这些土邦之外,还有许多不属于莫卧儿帝国势力范围内的地方政权。

    政权与政权之间,或政权本身内部,还存在着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等不同的宗教信仰。

    这使得印度实际上还是个地区性名词,根本无法团结起来一致对抗英国入侵。

    直到英国相继吞并这些政权后,才整合了印度地区完成统一。

    随后英国为维护自己在印度次大陆的安全利益,推出了一套缓冲国体系。

    指对印度周边地区,包括阿富汗、尼泊尔、不丹、缅甸、泰国,以及中国西藏实行军事威慑和内政干预,迫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签订不平等条约,防止其他大国势力对英控印度的渗透和威胁。

    其中中国西藏就是这套缓冲国体系中最大的缓冲带。

    为实现这一目的,英国先后两次入侵了西藏地区,由于当时的清朝羸弱不堪、内忧外患,根本无暇顾及,还是西藏本地军民抵抗的英军,使得英国没能实现侵略目的。

    但英国又在边界问题上玩起了手段。

    未经中国方面同意,便自顾自地在与中国西藏的边界地区划了两条分界线。

    一条是麦克马洪线,将藏南地区划入了英国殖民属地。

    一条是西段的约翰逊线,将中国的阿克赛钦地区划入了印度的克什米尔地区。

    首先是麦克马洪线的由来。

    时间来到1914年,英国与中国北洋政府和中国西藏方面代表,谈判讨论边界归属问题。

    英国提议将西藏分为内藏和外藏,内藏依然属于中国,但外藏要属于英国,外藏既麦克马洪线划分的藏南地区。

    中国代表拒绝在该协议上签字,但是被英国利诱的西藏代表在未经过中国批准的情况下,私自签署了该协议,将原本属于中国藏南地区的9万平方公里国土划入英属印度。

    但这份协议根本不具备合法性,因为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而被英国利用的西藏代表无权代表中国决定领土划分。

    而关于约翰逊线的争议由来就更加荒唐了。

    1897年,英国派遣人员潜入中国新疆地区偷绘地图,画出了所谓的约翰逊边境线。

    将可以俯瞰整个印度,且包含一条可以沟通印度和中国的交通要道,面积约达三万平方公里的阿克赛钦地区划入了英属印度。

    虽然中国从未同意过这两条英国单方面划定的分界线,可正因为英国此举,让后来独立后的印度坚称自己继承了英国帝国主义的遗产,毫无道理地表示这些中国领土理应属于印度。

    说完了关于边境线的历史遗留问题,再来说说印度的独立方式与狂妄到胆敢侵占中国边境之间的关联。

    主流观点上常常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作为印度能够独立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如果靠罢工、罢市、绝食就能让殖民者妥协交出历时上百年才打下的占领地,那这世界也未免太过童话了一些。

    要想找出印度之所以能独立的真正关键,这里就得扩展开来讲。

    其实早在1857年的时候,印度真正敢于武装寻求独立的人士就已经发起过起义了。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