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赶到城山村的时候,赵海清刚好在给大家开会。
    因为城山村的人多,也没有合适的大礼堂,这个会议又必须所有人都参加,所以还是选在村里最大的空地。
    城山村的条件比较好,有播音设备,人员也比较多,有足足一千多人。
    看到张军过来,赵海清总算松了一口气:“哎呀,你总算回来了。”
    “快来!快来!”
    赵海清把张军拉到前台,拿起话筒说道:“各位父老乡亲,这就是上面指定的村长,叫张军。”
    “以后村里所有的工作都是他来负责,我来协助。”
    “这些日子我们张村长,去市里开会,一去就是半个月。”
    “今天才刚回来,就特意赶来给大家开会。”
    “大家热烈欢迎!”
    所有村民听到张军去市里开会,而且还是市里指定的村长,都觉他有大来头,立刻配合鼓掌。
    掌声落下,立刻就有人站了起来:“张领导,这两天赵领导天天在给我们开会,给我们讲村里以后要怎么发展。”
    “他说的那些发展策略我们都同意。”
    “但对于我们的收入一直讲得很模糊,我们现在就需要一个清楚的答案,我们一个月,到底能有多少收入?”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我们村虽然比不上县里,但一个月也有三十块钱左右。”
    “总不能比我们以前差吧?”
    张军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等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张军才说道:“今天我就是来给大家解答这个问题的。”
    “现在我们是集体制。”
    “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分钱。”
    “谁干的多,谁干的少,大家都是和稀泥。”
    “城步村之所以能比其他村子过得好一些,那是因为专门种植各种蔬菜,供应县城。”
    “如果是让大家种小麦,肯定没有这么好的生活。”
    众人一听,心里顿时有些害怕:“张领导,你这话说的没错,但我们的收入也是光明正大的啊!”
    “是啊!总不能让我们以后收入越来越少吧?那这叫什么发展?这叫倒退!”
    张军再次让大家安静:“我没有说大家的收入会降低。”
    “我只是在告诉大家,以后肯定不能这样和稀泥。”
    “土地收入,我大概预算了一下,平均一个人,一年可以分到五十到八十块钱。”
    “这个收入不多,但能保证一家人不会饿肚子,勉强能够吃饱。”
    “有了这个收入,就算有人一年不干活,可以保证天天吃糠咽菜。”
    “如果想要家里日子过得好,那就要干活。”
    “这个干活,我可以保证,干满一个月,收入大概能在三十块钱左右。”
    “最后还有一个分红,就是我们村里赚钱了,给大家分钱,因为村里是集体的,以后办企业,也是集体的。”
    “差的时候,预估每个月一年有五十左右,多就不说了,我说一万也行,咱们就按照最低的来算。”
    “所以,我们每个人,如果不干活,一年大概有一百块钱左右,一个月十块钱左右。”
    “如果干活,一个月大概四十块钱左右。”
    众人一听,顿时来劲了。
    毕竟不干活一年也有一百。
    “那为什么不干活也有钱啊?”
    “是啊!我们这些干活的也没多多少啊!”
    “那老人也有钱吗?”
    “刚出生的小孩有没有钱?”
    张军听完大家问题,解释说道:“不干活也有钱,那是因为土地是百姓的,是大家的,企业也是大家的,所以不管干不干活,都有钱。”
    “老人有钱,但小孩要从三岁开始才有钱。”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这个模式一直运行下去,从三岁开始,每年可以分钱,一直到去世。”
    “除此之外,我刚才提到了会有集体企业。”
    “在我们计划中,这个集体企业,因为要占据村集体的土地,所以村集体占股百分之十。”
    “这百分之十,是所有人的,是大家的。”
    “还有百分之九十怎么处理呢?”
    “大家集资!”
    “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这个企业建设起来。”
    “然后把出力的人干了多少活,折算成钱,当做入股。”
    “出钱的人,就是直接入股。”
    “入股多,以后赚钱了,就分得多。”
    “入股少,以后就分得少。”
    “大家明白了吗?”
    听到有投钱,大家顿时有些担心:“那如果亏了呢?”
    张军只好又跟大家嗯吹牛不会亏本。
    在张军一通吹嘘下,村民渐渐接受这个提议。
    因为刚好是冬天,所有人都没有什么农活,张军连续开了几天会议,把试验村的发展模式给大家彻彻底底解释了一遍,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戴。
    化肥厂的赵山厚接到市里电话的拉拢,是农协要对付张军。
    赵山厚开始跟张军做对,张军懒得搭理他,带着研究所做出了一些成果。
    曹洪峰见有成果,立刻支持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