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古代独自逃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9章 山中的小小桃花源
    春暖花开,千叶山的积雪随着气温的回升而逐渐融化。

    一转眼,项容在千叶山中逗留了半个月。

    她揣着心事,无法排遣,平日里只能靠打猎、摘野菜之类的琐事打发时间,尽量不让自己胡思乱想。

    江珥的眼睛没什么大碍,就是暂时不太能经受得起亮光的刺激。

    他给眼睛蒙了一层黑布,专心休息之余,也会抽出时间来给学生讲课。

    天暖和后,山下附近的村落有孩子也上山来听课。

    “从几年前便开始了,他们但凡有时间,随时可以到山上来听课。”

    夕阳西下,来听课的孩子们一边齐刷刷地说着“多谢老师教诲”,一边像出笼的小鸟,欢天喜地往山下跑去。

    江珥站在木屋的廊檐下,被遮挡的视线循着孩子们跑动的声音而移动。

    “村里几乎没有识字的,孩子想读书得去城里,可束修不便宜,村民交不起,也舍不得。”

    一开始,他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进山的孩子们因为好奇来偷听,听又听不懂。

    “后来索性单独给孩子们开了个课堂,有时我的学生也会代为授课。”

    如今各种策试早就停了,就算不停,这些出身底层的孩子们也没有参加的机会。

    读书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必要。

    “读书可以明理正心,希望他们可以分得清是非曲直,不论乱世盛世,都不要误入歧途。”

    项容认真听着,目光在孩子们的脸上一一划过,略带疑惑地问道:

    “我瞧孩子们的容貌似乎与一般的大燕百姓略有不同。”

    眉骨更为突出,眼窝显得深邃。

    之前在山中偶遇的一些成年村民也是如此。

    “他们的祖上是北方高原的白狄人,因为部落的争斗与内乱而南迁,大燕开国之后,就成了登记在册的大燕百姓。”

    经过世世代代的融合,除了容貌,以及天生高大勇猛外,其他方面与寻常的燕人并无差别。

    项容没有拜入江珥门下,不方便与他的学生们一起上课,便蹭孩子们的课。

    江珥授课的时候有一种魅力,能让人不自觉地平和下来。

    对于项容而言,听课是难得的安宁时间。

    半个月过去,江珥的眼睛也慢慢康复了,像没受过任何伤。

    江珥有时笑言:“仿佛换了双新眼睛。”

    年纪大了,视力本早不如从前了。谁知眼伤好了之后,看什么都清晰起来。

    真是祸兮福之所倚。

    江珥仗着视力变好,开始废寝忘食地写着什么。

    学生们担心他的身体,又不敢置喙,“师父又要着书?”

    “也许吧,咱们不敢劝,又帮不上什么忙,就为师父多备些纸墨。”

    项容在山中落脚的这些日子,发现江珥的学生简直是人才辈出。

    有会打猎的,有擅长医术的,也有会种地、养鸡的。

    他们不全是书生,很多人是仰慕江珥的才学,对他的预言能力十分推崇。

    得知他返乡、隐居山中后,便前来拜师。

    江珥虽然被大多数人当成疯子,但也有人信他、崇拜他。

    即便不多,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令他感到慰藉了。

    那几个说要为江珥备些纸墨的学生不是要下山去买,而是自己动手制作起来。

    大燕的造纸技术算是比较成熟了,更不算什么秘密。

    项容就见过苎麻纸、竹皮纸和桑皮纸这些,其他树皮的纸大约也少不了。

    山中有楮树和青檀,负责造纸的学生们早前就备下了不少树皮。

    说要造纸,便早早将树皮放进石灰水里泡上。

    隔天开始蒸煮,煮好的浆料铺好,接下来到了用棒槌使劲捶打、舂捣的环节。

    项容打过那么多工,在山中又充当了一回造纸的临时工。

    她力气大,旁人捶浆料捶累了,她便主动接过棒槌。

    她一下下挥动着棒槌,把心中的郁结之气都借此发泄出来。

    “行了行了!姑娘别打了,浆料变成泥膏状就差不多了。”

    造纸的学生抢救似地,连忙把捶打好的浆料放进一旁的水槽里,纸浆里的纤维慢慢悬浮于水面。

    有人用篾席轻轻捞起纤维。

    项容在一旁问:“还有什么我能做的吗?”

    对方看看她手里的棒槌,又看看她面无表情的模样,把铺满纤维的篾席交给她。

    “劳烦姑娘把篾席放到太阳底下晒干……还请姑娘动作轻点。”

    “知道了,放心。”

    项容放下棒槌,安置好篾席,就没有什么活干了。

    可能是她捶浆料的时候太凶悍了,学生们觉得后续的细致活不适合她。

    婉转地把她推去了制墨的地方。

    “有劳姑娘费心,我们这里没什么事了, 姑娘若不累,可以去帮帮师弟们。”

    师弟们正在松树干底部钻洞,点火烤树干,好让松香流净,接着烧出来的松烟才好。

    钻洞这事,项容擅长,她主动请缨,成功给自己揽了桩活,顺带还能学着怎么制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