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战:开局一本帝国成长手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9章 拉锯战如同世界末日
    第649章 拉锯战如同世界末日

    阿麦瑞克帝国与旭日帝国的拉锯战全面展开。

    这种战事最消磨兵力,最消磨物资,最消磨士兵的耐心。

    丛林的环境恶劣,失去了后勤补充的南方军全部在等死的路上。疟疾等疾病弥漫在军内,有的鬼子双脚都烂掉了。

    即便如此,这群人依然可以坚守在地堡内,等着联军进攻过来,一起同归于尽。

    进攻的伤亡极大,让联军也触目惊心。

    击毙上万日寇的同时,他们也付出了近乎相等的情况。

    伤兵营内一股恶臭。

    丛林环境差,阴雨天气,很多士兵的伤口发脓。即便有消炎药,也挡不住伤口的溃烂。

    从战地记者公布的照片中,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触目惊心。

    战场惨烈,鬼子面临饥饿与缺水的威胁,所谓的后勤物资,从一开始就没补足,重重包围之后,吃树干已经成了常态。

    自相残杀的场景随处可见。

    不知为何,看到这样的报道,张宪反而觉得高兴。

    解气啊。

    这群畜生也有今天?

    连续的拉锯战,令南方军陷入了崩溃,陷入了死局。

    他们没有阿麦瑞克家大业大,更没有对方的财大气粗,为了节省物资,军官开始要求士兵勒紧裤腰带,将胃牢牢的捆绑住,减少食物的摄入。

    缺少后勤弹药,缺少军械补充,就让基层士兵拿着竹枪冲锋。

    40多度的高温中作战行军,每进行百米,就有鬼子倒下去,再也没有起来。

    暴雨连绵的天气时,战壕内比臭水沟还恶劣。

    长期浸泡在水中,战壕足成了人人标配,脚部组织开始溃烂。

    丛林的毒物肆虐,蜘蛛、毒舌等致死率达到70%。

    在这样的环境内坚守,跟人间炼狱有什么区别?

    进攻方也不好受。

    既要面对丛林复杂的作战环境,还要提防着随时从死人堆里钻出来的鬼子。

    新兵拉上来,用不了多久脑子先崩溃了。在这种环境里作战,心理不崩溃的都是爷爷。

    一开始还想着俘虏鬼子,讲人道主义精神,尽可能的不虐待他们。

    后来见识了鬼子的疯狂后,大兵也看明白了,直接把老干妈拉上来无差别扫射。

    重机枪招呼、喷火器招呼。

    打烂他们,打成烂泥,才能彻底剿灭这群畜生。

    子弹与烂泥挤在一起,成了丛林最难看的一面景观。

    战场的惨烈,犹如灭世之时。

    战地记者的照片值得收藏,让人看之流泪,闻之伤心。

    张宪最近很清闲,各项事情不需要他出面,有左膀右臂的手下帮忙处理。

    所以有精力关注西线战场跟岛屿拉锯战,对于旭日帝国的疯狂早有目睹,倒是阿麦瑞克的少爷兵,竟然能忍下来,继续坚持反攻。

    这倒是出乎意料的事情。

    金贵的少爷兵打起仗来也不怂啊。

    从下半年开始,准备将廖书浇的方面军向南洋迁移,伴随着反攻战场的持续,第一战区的抽调同样持续。

    越来越多的兵力出现在南洋,负责各岛屿的驻防。

    拉锯战给第一战区也敲响了警钟,更注重工事的建造,以及作战物资的储备。

    鬼子如能保证后勤,能让阿麦瑞克帝国的伤亡增加10倍。

    登陆作战、岛屿攻防战,进攻方付出的代价必然高很多。

    已经从大阪师团的俘虏内挑出来几个军官,准备把他们放回去,找旭日帝国高层商谈。

    张宪可以给岛屿坚守的家伙们提供一些缴获的步枪。

    第一战区手上有大量的栓动步枪,既有淘汰下来的武器,也有自己军工厂生产的过渡武器。

    拿出黄金白银,拿出掠夺的文物、资源来兑换,可以考虑给他们扔一些军火过去。

    加剧两个帝国的伤亡。

    让小鬼子的反抗更强壮一些,让阿麦瑞克帝国的损失更痛一些。

    这事儿还真得是大阪师团的人来干,只要有钱,天皇都能卖。让他们负责步枪子弹的转手,张宪只要文物跟贵重金属。

    办公室外,庄晓曼踩着高跟鞋。

    高跟鞋与地板传出井然有序的踢踏声,随后敲了敲门。

    得到允许后,推开了办公室的大门。

    在她身后跟着三位哈巴狗一样的日本人,穿着西装,低着头,双手拎着公文包在前。

    大阪师团的三位军官,摇身一变成了商人。

    拿回了张宪感兴趣的东西。

    列出了文物清单,还有一些掠夺的黄金珠宝,以此来换取第一战区的部分军械支援。

    南方军岌岌可危了,哪怕给一点大米也行啊,最需要的是军械子弹,吃的方面可以克服。

    吃树皮,挖芋头,吃猪肉都可以解决一下。

    “张司令,我帝国高层询问,是否可以用一万名女子来付款?只要您点头,随时可以挑选一万人过来。”

    扯淡呢,要她们过来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