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战:开局一本帝国成长手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7章 见微知着第一战区飞行员水平真不错
    第647章 见微知着,第一战区飞行员水平真不错

    阿瑟为了筹备反攻,单独的申请开会,索要更多的飞机投入战场。

    他手上只有五个陆战师,随后又硬增加了一个,加起来一共六个师的兵力。

    步兵不够,那只能靠飞机来凑了。

    飞机数量从一开始的780架增长到了1478架,要多少给多少,前提是有人能驾驶飞机。

    还很显然阿瑟战区手下没多少飞行员了。有经验的飞行员136人,新兵飞行员213人。

    空有大量飞机的情况下,飞行员不够了。这种情况下才催生了合作,利用手上的飞机高薪聘用第一战区飞行员出场。

    出场费全部用刀勒结算,分别聘请王牌飞行员50人,普通飞行员260人,新手飞行员180人。

    第一战区这一年多根本没有什么作战任务,各方面军内都积累了一批飞行兵。

    军衔内毕业的一批年轻军官,也正缺少战场经验呢,双方一拍即合,张宪也举双手同意。

    后方训练一百次,不如真去战场作战几次,浪里淘沙百炼成金。

    学员一般用训练机练习,达到入军队条件后,会用侦察机适应一段时间,最后才挑选合格的进入轰炸机编队、战斗机编队。

    从下到上,有一套完整的选拔、培训体系,来供应第一战区的空中部队。

    再者是人口基数摆在那,哪怕万里挑一,也能选出一大批优秀人才。

    满口答应后,安排人手前往几内亚战场,去玩一玩帝国新式飞机,p40/p47/b17/b25这些。

    顺便看一看敌我双方飞机的差距,熟悉帝国飞机的性能,知己知彼。

    反攻作战持续进行。

    空中的飞机呼啸,有了第一战区飞行员的加入后,轰炸任务执行的越发密集。

    白天轰炸5次,夜间轰炸2次,不间断执行。

    鬼子没什么反抗能力,亦没有高射炮等武器的情况下,轰炸任务的危险程度大幅度降低。如果是正儿八经的轰炸作战,属于高危任务。

    西线盟军统计过,平均25次轰炸任务的存活率低于20%。

    按照每天轰炸5次的频次看,一周下来,只有五分之一的飞行员存活,确实是非常高危的任务。

    当然了,出击的频次没这么夸张。

    一般一个月时间,只有一少部分飞行员存活下来,伤亡概率极大。

    毕竟西线战场的压力大,飞机多,那可是真正的空中绞杀战。

    若是没有第一战区的这批飞行员协助,阿瑟手上的一千多架飞机只能停在机场吃土。

    人多了之后,明显感觉作战的效率提升上来了。

    清晨时分,15架侦察机呈放射性向外探查。

    宛若打开战争的迷雾。

    回归到帝国高层,好不容易取得了制海权,陆军高层跟海军高层都有想法在太平洋大干一场,狠狠的抽一抽鬼子的陀螺。

    开会是他们最喜欢干的事情,来回扯皮。

    问题就在于海陆双方都想大干一场,自然都想让对方配合自己。阿瑟主张以陆地为主,拿下鬼子的重要据点后,中心开花。

    海军就负责飞机支援、舰炮掩护。

    而海军则认为应该挑选合适的岛屿再展开登陆,执行蛙跳战术,陆军得配合,进一步破解鬼子的驻防。

    两者都想亮眼,想让对方配合自己。这一点比旭日帝国的海陆军强一些,那两者跟死敌一样,这边好歹只是扯皮,还能商量下去。

    扯皮扯不下去,只能继续开会,把双方的计划揉和,形成一份可以执行的计划。

    在帝国开会的过程中,张大彪等人就相对轻松了。

    吃着帝国的补给,海边钓钓鱼,分享一下休假生涯。

    不得不说帝国的后勤供应真不错,牛肉罐头伺候着,还有可乐、啤酒等饮料伺候,张大彪是容易上肉的体质,过来一段时间,体重蹭蹭往上涨。

    会议持续了一周后,达成了一致统一的意见。

    阿瑟担任总指挥,决定如何执行战术计划,但运输船之外的军舰依然由海军指挥。

    陆海军就这样愉快的配合起来了?

    旭日帝国高层看了都想流泪,如果他们的海陆军也能相互配合,何至于从进攻姿态转变为防守姿态,归根结底不是他们太拉胯,内部也有互相扯后腿的。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海陆两军能够亲密配合,阿麦瑞克帝国的反攻还得延缓一年半载。

    进攻计划很简单,依托凶狠的空中火力展开攻势,分别从海陆两个角掀起战斗。

    以取得更进一步的制空权为主,再以歼灭鬼子海上运输力量为辅,最后再让地面部队依次推进,消灭各个地堡工事。

    听着翻译云里雾里的扯了一通,张大彪等人渐渐地听明白了。

    扯了半天,不就是飞机轰炸、舰炮掩护、地面部队推进吗?

    那这会议有啥扯皮的,当天就能执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