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2章 你能干就干,干不了咱让雄英上
    应天府,皇宫内。

    “皇爷爷,现在科举改革这个事,您怎么看?”朱雄英凑在朱元璋身边,问着。

    “去吧灯开开。”朱元璋笑着看着自己的大孙子。

    “得嘞。”朱雄英跑到乾清宫门口,轻轻拉了一下线,整个乾清宫闪着闪着,突然全部亮了起来。

    “这电灯真是个好东西。”朱元璋抬头看着屋顶,挂着不知道多少个灯泡。

    看着大孙子重新走了回来,朱元璋正了正神色,摸了摸孙子的头,轻声道:“关于科举这件事,咱本来觉得这事是个细水长流的事,一点一点来。”

    “现在你跟你爹,都已经推进开来了,那咱觉得,要做好的就是保证公平。”

    “咱大概了解了一下你的思路,这次科举的改制,其实不止是针对寒门,更多的是想给更多的百姓们一个机会。”

    “但是有一件事,你想过没有?”

    “盘子就这么大,无论怎么为官为民也好,未来增加一些官员的职位也好,但是,这个总是有极限的。”

    “可能未来十年,百年,官员数量冗余,然后还有无数寒门子弟,普通百姓想通过这个渠道来改变生活。”

    “那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若是不处理,国库能不能承担?就像你说的,皇室成员那个问题,一模一样。”

    “若是处理,泱泱华夏,全是官员,你怎么处理?”

    朱雄英听后,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他知道皇爷爷提出的问题是科举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皇爷爷,您说得对,科举改革不能只看眼前,还要考虑长远。我想,我们或许可以设立更多的非官方职位,比如顾问、研究员等,让那些有才华但无法成为官员的人也能为国家效力。”

    朱元璋听后,微微点头:“这个想法不错,但如何保证这些职位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呢?”

    “我们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朱雄英继续说道,“通过公开透明的考核,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人。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民间的学术研究,让民间的智慧也能为国家所用。”

    “然后通过这套体系,制定一套优胜劣汰的淘汰规则,卡住一成或者两成的人,一定会淘汰,给后来人让位置,让有能力者上!”

    朱元璋满意地笑了:“雄英,你这思路开阔,很有见地。不过,这改革非一日之功,你和你爹要小心行事,不可操之过急。”

    “面对咱们自己的百姓,和外出打仗不一样,一念之间,可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是,皇爷爷,我会谨慎行事的。”朱雄英恭敬地回答。

    朱元璋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皇宫,缓缓说道:“雄英,你要记住,改革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为了百姓的福祉。你要有担当,有远见,但也要有耐心,不可操之过急。”

    朱雄英站在朱元璋身后,目光坚定:“皇爷爷,我会谨记您的教诲,为了大明的未来,我会尽我所能。”

    朱元璋转过身,看着自己的大孙子,眼中满是欣慰:“雄英,你已经长大了,大明的未来就交给你爹和你了,咱老咯,老咯。”

    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疲惫,但他的眼神依旧坚定,仿佛在告诉朱雄英,尽管岁月不饶人,但他的心依旧年轻,依旧充满着对大明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皇爷爷,您放心,我会和我爹一起,把大明治理得更好。”朱雄英的声音中充满了决心和信心。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的孙子已经具备了承担重任的能力,他相信朱雄英和朱标能够带领大明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雄英,你去吧,去做你认为正确的事,但记得,无论何时,都要以民为本,以国为重。”朱元璋语重心长地嘱咐道。

    朱雄英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转身准备离开了乾清宫,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改革的期待。

    “对了,还有一件事。”

    朱雄英顿住脚步,疑惑的回头看着朱元璋。

    “安排人把凤阳也弄上这个灯。”

    朱雄英一愣,苦笑道:“皇爷爷,不是我不想弄,主要是现在这电路的成本太高了。”

    “若是只给咱们凤阳的宅子弄上,倒也无所谓,用量小,但是现在凤阳若是全部都铺设开来,那花费,现在的凤阳财政根本承担不起。”

    “不过皇爷爷您放心,在凤阳新城,我已经预设出来了电线的位置,等着黄珀那边弄出来更好的方案之后,第一批肯定是先把凤阳的电路打通。”

    朱元璋叹了口气:“行吧,那就照着你的思路走,主要是咱跟大妹子年纪也大了,享受不了几年了。”

    朱雄英听的头皮发麻,连忙点头称是。

    出了乾清宫,马不停蹄的朝着春和宫旁边的实验室走了去。

    “黄珀,黄珀,人呢?”

    李铁看到朱雄英匆忙的样子,连忙迎了上来:“殿下,什么事?黄主事出城了,想看看在护城河边能不能造水车发电。”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