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哦豁,穿成尼姑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8章 判决
    大狱中的金郎中悔不当初。

    他正在兢兢业业负责修路的事情,今早朝会上,居然就被下狱抄家了。

    陛下讽刺的话还在耳边:你刚愎自用,偏听偏信,被一个随从玩弄于掌心……

    陛下说,你那个懂水利建设的随从顾大明三年前在你第一次去验收的时候就被光州知府收买了。陛下说,你眼瞎心盲,用人不明,害朕沿河子民深陷汪洋,几万子民流离失所,该死。

    悔啊!自己一生刚直,两袖清风,却栽倒在一个小小的随从身上。

    他想起每次检查的时候,这名随从都会诚恳地给予专业建议。

    随从说,离城近处最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城中几万百姓的生命安全;随从又说,河道拐弯处水流最急,容易形成对堤坝有冲击力的窝旋。随从还说,大人检查要着重检查取土深度和回填层数,取土区要平整顺直,中间不能留取土埂。

    金郎中在工部主要负责房屋建造,对水利不是很懂,但随从说的这些却都是他知道的知识点,故对这个随从很是信任。

    每次验收巡检堤坝时,他都跟着随从着重检查离城近处和水流最急的拐弯处,所幸即使发现用料不足,也只是轻微不足,从没发现过严重问题。

    本来还庆幸自己有个这么专业、认真的随从,却不知这随从的建议都是避重就轻、别有用心,更不知道这三年,通过自己的手验收通过的光州水利工程都是豆腐渣工程。

    一场大水,让一切现了原形。

    自己将死,死得不冤,谁让自己瞎了眼,几十岁了却被一个坏人牵着鼻子走。

    估计陛下不会杀他的妻子儿女。

    只是害得老妻和一家大小被抄家流放,着实不忍啊。老妻跟了他没享过几天福,两个儿子也不过才三十余岁,几个孙子孙女最大的十二岁,最小的才两岁。

    被判了流放的人,死与不死都差不多。

    不屈不挠了一辈子的金郎中终究是流泪了。

    两天后,刑部很快就审出了结果,上报皇帝。

    虽然光州知府、知州还在路上,但是这两人根本不用审,妥妥的死刑。

    雪崩发生时,没一朵雪花是冤枉的。

    皇帝御笔一勾——

    光州知府周劲虎斩立决,家里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处死,其余人等流放。

    户部侍郎刘有志斩立决,家里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处死,其余人等流放。

    吏部侍郎秦春喜斩立决,家里人全部流放。

    工部郎中金方正斩立决,家里十五岁以上男子流放。

    刑部郎中文之强斩立决,家里十五岁以上男子流放。

    光州知州郑诚斩立决。

    吏部给事任德才流放。

    工部给事秦树明流放。

    光州主簿明德因举报有功,功过相抵,免职。

    吏部侍郎家里抄出的名单上十二人全部流放。

    这是有官职的才上达天听,由御笔亲批;没有官职的,像金郎中的随从顾大明之流,刑部判决就是最高判决。

    为何除了砍头就是流放?

    只因边远穷地区太需要劳动力。

    皇帝朱批下午下到中书省,按规定明早必须公告。

    这次审讯,是由刑部直接向陛下报告,中书省并不清楚具体内情。

    左相和右相接到圣旨大惊失色,马上召集六部尚书开会。

    中书省里一片愁云惨淡,金郎中和文郎中都被判砍头,那十二名行贿官员被判流放,陛下这次太狠了。但是此刻,谁又敢去触皇帝的逆鳞?

    户部侍郎出了问题,虽未波及户部尚书,但户部尚书怕啊!

    吏部侍郎和给事出了问题,虽未波及吏部尚书,但吏部尚书怕啊!

    工部郎中和给事出了问题,虽未波及工部尚书,但工部尚书怕啊!

    刑部郎中出了问题,刑部尚书虽然不怕,但是审讯结果是他给陛下的,他不敢提出异议,他只能悄悄求丞相救救文郎中。

    兵部和礼部尚书,担心惹祸上身,也不敢去和皇帝对话。

    众人一筹莫展,齐齐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两位丞相。

    两位丞相叹口气,摇摇头,挥手让众人散去。

    两人进了里间办公室,简单商议几句达成共识后,立刻回家,换衣服、披斗篷、上马车,从各自的府里直奔金枝巷杨府。

    左相家就在金枝巷,与杨府也就几百米,但也坐了马车去外面绕了一圈,毕竟行踪不能暴露。

    如今唯一的希望就在大师傅身上了。

    此刻金枝巷杨府里,看门的赵姐正跪在杨真真面前,一句话一泡泪地讲述前主家对她如何如何好。

    原来赵姐上一个主家就是户部侍郎刘家。

    赵姐说,大人家里日子过得不宽裕,但主母和公子对下人极好,她因为食量大最终被卖但她一点也不怨恨主家,的确是自己太能吃了,主家供应不上。

    她说大公子和二公子知道她经常吃不饱,进出门的时候总会给她两个馒头,主母进出时也会给她几个铜板让她贴补一下吃食。

    “刘大人呢?对你们下人如何?”杨真真问道。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